1980~2010年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人口数量变化的相关分析
本文选题:西藏 + 粮食作物 ; 参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年03期
【摘要】:以1980~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9974),与总农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人均总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低于全国水平,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不断下降,将会对西藏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Abstract]: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of Tibet from 1980 to 20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planting area of crops, grain, oil, vegetables, fruit trees and the population of Tibet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993 was the dividing point for the change of planting area of crops in Tibet. Before 1993, the change was relatively small, but after 1993 there was a great change, and the planting structure was also changed from "heavy grain crops" to "heavy grain crops". Light cash crops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cash crop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0 ~ 2010, the total planting area of cro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ibet, and the sown area of grain crops decreased during 1980 ~ 1994 and 2001 ~ 2010,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1995 and 2000. The area of oil crop, vegetable crop and orchard is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of Tibet maintained a higher rate of natural population growth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otal crops, oil crops and vegetable crops. However,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own area of grain crops. The sown area of total crops and grain crops per capita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trend is decreasing.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the decreasing planting area of grain crops will threaten the food security of Tibet.
【作者单位】: 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52)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分类号】:F326.11;C924.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2 张金萍;裴源生;郭兵托;赵勇;;种植结构调整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1期
3 牛凯;;中国农村三大产业均衡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年01期
4 张永恩;褚庆全;王宏广;;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年02期
5 于林;张民;宋付朋;丁光国;;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结构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4期
6 朱帆;余成群;俞宏文;;西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1990—2015年[J];西藏科技;2010年10期
7 尹昌斌;;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性特征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年05期
8 高强;郭恒;赵国良;王娟;温宏昌;赵春燕;;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4期
9 赵姜;王志丹;张琳;吴敬学;;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5期
10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李倩倩;;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瑞波;李玉平;蔡运龙;;基于逻辑斯蒂方程的耕地需求预测——以浙江省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8期
2 陈辉;张永福;;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3 董杰;杨春德;张保华;叶方;;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4 白雪;安放舟;;乌鲁木齐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5 付小艳;陈婕;王占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6 陈志;胡勇;刘成武;;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7 徐磊;张志;师永强;曹华玲;高松峰;;武汉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8 闵捷;;农地城市流转“燃烧”机制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9 金建君;;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10 尹力军;张新锋;郝瑞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北省耕地资源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滨洋;唐亚;柏松;王琴;;基于RS和GIS的西岭雪山风景区近18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闵捷;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钱亮;;武汉市新洲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4 闵捷;张安录;高魏;蔡银莺;;农地城市流转“燃烧”机制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董家华;;生态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综合定量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6 尧德明;;海南省耕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闵捷;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刘英;李世平;;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贺丹;陈银蓉;;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飞鸣;陈海素;;福清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5 梁红梅;中国种植业优势区域及其耕地保护策略[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海玉;张广才岭及完达山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及变化驱动力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伟;河北省矿山废弃地治理模式与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贺秋华;江苏滨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许德林;农地非农化调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柳州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国庆;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常成;蒙阴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赖天能;农村土地经营场域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史赵霞;区域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游小敏;资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虹;城步县土地利用变化及趋势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马小媛;焦作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承载力响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韩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越;;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贾绍凤,张豪禧,孟向京;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1期
3 闫慧敏,刘纪远,曹明奎;近20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4 陈百明;未来中国的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保障[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5 孔祥斌,张凤荣,王茹,徐艳;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6 赵其国;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7 董金友;;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8 裴源生;张金萍;;平原区复合水循环转化机理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年06期
9 章光新,邓伟,何岩;我国北方地下水危机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4年03期
10 张勃;丁文晖;孟宝;;干旱区土地利用的地下水水文效应分析——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仇亚琴;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路;西藏人口与民族繁荣初探[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2 廖昌晖;欠发达地区人口问题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3年11期
3 彭珂珊,上官周平,彭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人口、粮食发展模式与有关政策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4 傅小锋,郑度;论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J];中国藏学;1999年04期
5 陈华,索朗仁青;西藏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人口研究;2002年01期
6 代欣言,冯占联;对西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人口与经济;1996年03期
7 吴天喜;中国朝鲜族人口问题浅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3期
8 金君,李成名,林宗坚;人口遥感估算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2年03期
9 徐旌,孟鸣;滇西北人口发展与粮食需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2期
10 赵时亮,邵章鸿;人与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人口;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启仁;;广西耕地、人口与粮食[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刘延年;;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下)[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3 刘延年;《西部大开发中人口问题》课题组;;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下)[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次仁卓玛;西藏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拉巴次仁;西藏总人口达273万[N];人民日报;2005年
3 尕玛 边巴 黄燕;西藏藏族人口进入历史最快增长时期[N];西藏日报;2002年
4 刘喜梅 巫奕龙;西藏人均寿命:从36岁提高到67岁[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多穷、裘立华;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公布[N];人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 玉珍;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人口理论教育基地挂牌[N];西藏日报;2008年
7 边巴、德吉;西藏藏族人口40年翻一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陈勤邋本报记者 张伟伟;周庄村民生育观变了[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马晓燕邋通讯员 朱育慧;海盐县服务“计生户”越做越好[N];嘉兴日报;2007年
10 首席记者 高扬;创造良好人口环境[N];牡丹江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则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分析与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包红霞;内蒙古牧区发展中的人口经济问题[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戴慧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晓辉;基于GIS的县域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翟德华;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省区常住人口死亡水平差异初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周俊山;西藏拉萨育龄妇女的生育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段婵婵;我国人口迁移及文化素质与移动通信量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永;西藏人口分布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静晓;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与人口健康发展的关联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文华;外来人口人居活动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5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0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