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信阳城市人口—城区用地异速生长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5 12:38

  本文选题:异速生长 + 异速标度 ; 参考:《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8期


【摘要】: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随着时间的改变过程理论上服从异速生长定律,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表现为幂指数关系,并且标度指数小于1。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统计数据大多不满足纵向异速标度关系,或者标度指数严重异常。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借助最小二乘法和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基于信阳的人口普查数据和城市用地现状图资料,开展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面积的标度分析,发现城市生长长期服从纵向异速生长定律,可用幂函数描绘,并且标度指数(约为0.86)接近于理论预期值(0.85)。然而,由于近年的"造城运动",这种标度关系遭到破坏,城市人—地关系出现混乱。因此,揭示城市演化规律的前提是数据质量的保证,而人文系统的规律也会因为人为的因素而暂时破坏。本文提供了一个城市纵向异速生长及其标度破坏的简明案例,并给出了估计和预测信阳城市人口和用地的数学模型,其计算结果可以作为了解同类城市人—地关系的演化进程和未来趋势的重要参考。
[Abstract]:The changing process of urban population size and land area with time theoretically obeys the law of isokinetic growth, that is, in a certain time and space range, the relation of power exponent is shown, and the scale index is less than 1. However, for various reasons, most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in China do not satisfy the longitudinal isokinetic scale relationship or the scale index is seriously abnormal. In order to study this problem deeply, by means of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logarithmic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 the scale analysis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land area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ensus data of Xinyang and the data of present situation map of urban land use. It is found that the law of growth of urban growth for a long time from longitudinal isokinetic growth can be described by power function, and the scale index (about 0.86) i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expected value of 0.85. However, due to the "city building move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relationship has been destroy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n cities has been chaotic. Therefore, the premise of revealing the law of urban evolu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data quality, and the law of human system will be destroyed temporarily because of human factors. In this paper, a simple case of longitudinal isokinetic growth and its scale damage is presented,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stimating and predicting the urban population and land use in Xinyang is give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future trend of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same citi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研究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9)
【分类号】:C92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天琪;积极开展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浙江省人口学会组织专题讨论会[J];人口研究;1984年03期

2 李若建;城市迁移人口及管理问题探讨[J];南方人口;2000年01期

3 赵煦;;试析转型期伦敦城市人口变化的影响[J];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04期

4 杨虹;谢永森;;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2008年06期

5 欧阳钧;世界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压力[J];人口学刊;1981年01期

6 魏津生;五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趋势[J];人口与经济;1985年06期

7 周清扬;;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J];决策探索;1987年06期

8 ;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呈成长趋势[J];城市规划通讯;1995年02期

9 陈志萱;张介岭;;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值得关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7期

10 杨雪;刘迪;;中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区域性量化研究[J];人口学刊;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国;;控制城市人口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2 张向阳;;贵州省城市人口非自然变动与越轨行为发生机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邓梦海;谭克俭;;运城市人口死亡模式变动研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牛慧恩;阎川;韩娇;;关于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问题的讨论[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剑;;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秦贤宏;;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外围人口集聚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潘涵;;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及我们应该做点什么[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0年

9 杨重光;;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梁立东;;上海城市人口控制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虹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重视城市人口发展规划[N];中国人口报;2006年

2 见习记者 罗乐;把计生宣传融入文化建设[N];自贡日报;2011年

3 ;3年后全球过半人口住城里[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记者 董振国 邓华宁 王振宏 李舒 侯大伟 杨玉华;人口流动出现“盆地效应”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 潘淑珍 宋平 马建英;社区:城市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载体[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四川省成都市人口计生委 李建华;特大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探析[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 谢玲丽;从人口角度看“拉美现象”[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 谢玲丽(作者系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高级经济师) 左学金(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顾宝昌(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彭希哲(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 郭庆松(作者系上海行政学院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丁金宏(作者系华北师范大学人口所所长、教授) 刘惠芬(作者系上海市统计局人口与专业处调研员) 赵建平(作者系上海行政学院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副教授);统筹人口发展 推动城市健康和谐[N];解放日报;2006年

9 记者 陈志萱邋张介岭;世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 人口老龄化问题值得关注[N];经济日报;2007年

10 郑拓;“城市阻止外来人口毫无意义”[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恒;中国城市人口安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迪;中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蔡莉;中心城市的城市人口迁居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实例[D];四川大学;2003年

3 郭海阳;西部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杨海;基于GIS城市人口日动态分布模拟[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超;城市人口规模界定的理论及实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刘慧;城市人口空间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何健;1990年代南京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莹;从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看新城人口导入[D];同济大学;2007年

9 黄磊;人口结构对住宅需求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龙华连;新形势城市人口计生工作热问题与冷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2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2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