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以来中国新移民潮与美国华人人口结构的变化
本文选题:美国移民政策 + 中国新移民 ; 参考:《南方人口》2017年01期
【摘要】:新移民是推动当代美国华人人口增长和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彻底废除了种族歧视性条款,按国籍分配移民配额,华人获得相对平等的入境权;再加上配额外的直系亲属移民,使得华人移民数量不断攀升。中美建交后,原先由台湾享用的2万名移民配额转给中国大陆,1982年美国另给台湾2万名移民配额,此外还给香港和澳门一些移民配额。由于新移民的持续大规模涌入,美国华人人口增速惊人,至2015年已超过450万,其中60%以上为移民,40%为土生华裔。华人移民不仅在来源地和类型上趋向多元化,而且在社会经济背景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Abstract]:New immigrants are the main factors to promote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65, the United States promulgated the new immigration law, completely abolished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clause, distributed the immigration quota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the Chinese obtained the relatively equal right to enter the country; Coupled with out-of-quota direct family immigration, the number of Chinese immigrants continues to climb.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quota of 20,000 immigrants previously enjoyed by Taiwan was transferred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1982, the United States gave Taiwan another quota of 20,000 immigrants, as well as some quotas for immigra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As a result of the continued influx of new immigrants,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grown at an alarming rate, reaching more than 4.5 million by 2015, of which more than 60 per cent are immigrants of indigenous Chinese origin. Chinese immigrants not only tend to be diversified in origin and type, but also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arization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社会结构的演变”(编号:GD11CHQ02) 广东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二战后美国粤籍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编号:GD13TW01-9)
【分类号】:C924.2;C924.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碧芳;刘汉标;;80年代的美国华人妇女[J];民族译丛;1988年01期
2 关耳;美国华人关注民族振兴大业[J];探索与争鸣;1997年10期
3 韩文莲;试论美国华人“叶落归根”向“落地生根”的转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陈迎雪;;“模范族裔”的困惑——当代美国华人青少年处境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赵静;;美国华人单身者达27万[J];出国与就业;2007年06期
6 李其荣;姚照丰;;美国华人新移民第二代及其身份认同[J];世界民族;2012年01期
7 杨碧芳;刘汉标;;美国华人妇女的社会觉醒[J];民族译丛;1991年05期
8 徐雪筠;;试析战后美国华人地位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前景展望[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03期
9 沈立新;美国华人参政的历史与现状[J];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10 钟新;;美国华人科技人才辈出[J];南方论刊;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义华;;论文化的摩擦、适应与再创造——美国华人文化变迁试析[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庄国土;;论中国海外新移民:以近30年福州移民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心;美国华人创业者协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媒体人士 赵海建;改变处境,美国华人须争取权利[N];广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美国华人生存状态发生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国华人呈现两极分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5 王丕屹;美国华人呈两极发展[N];团结报;2012年
6 王丕屹;美国华人频遭暴力警示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陈楚荣;美国华人博士团与珠海签署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国移民改革受华人关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琨;林书成会见美国华人工商业联合会主席林建新一行[N];绵阳日报;2013年
10 ;危机激励奋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学;2005年
2 陈迎雪;隔离、融合与多元——美国华人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5 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宁民;当代美国华人的文化传承及教育策略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忠允;美国华人参政制约因素分析(1965-2008)[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秀红;当代美国华人就业问题分析:1965—199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智馨;华人、韩裔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及对中美、韩美关系之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传明;冲突、调适与融合:美国华人认同变迁(1849—1979)[D];暨南大学;2006年
6 邢洁;当代美国华人职业模式及其同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7 杨艳;美国华人参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莹;二战后美国华人跨国家庭的发展和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明杰;1990-2000年美国华人参政状况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10 张学军;融合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7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2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