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非汉民族内迁山西及其影响述论
本文选题:十六国时期 + 非汉民族 ; 参考:《学海》2013年05期
【摘要】:历史上的山西地区,南部深入中原腹地,中、北部则地处汉民族与非汉民族的交错地带,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得大量内迁的非汉民族以山西为归宿,而且每当分裂或战乱时期,山西往往成为北中国的战略要地或政治重心,因而既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成为大批难民的庇护所,从而出现一个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阶段。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期图对十六国时期非汉民族内迁山西,及其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做进一步阐释。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Shanxi, the south went deep into the hinterland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north was located in the interlaced zone between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non-Han nationality. This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not only made Shanxi the home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Han nationalities who migrated internally. During the period of division or war, Shanxi often became the strategic center or political center of northern China, so it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population and became a refuge for a large number of refugees, thus a stage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appear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further explains the non-Han nationality's internal migration to Shanxi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gion during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38;C9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静卿,李磊;从阮籍到鲍敬言——浅论魏晋无君论的逻辑进程[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国刚;关于50年代中国史学的点滴认识——重读杨志玖先生《隋唐五代史纲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崔德全;;论沈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4 张炜;;试论成汉政权灭亡的内部原因[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5 韦晖;;历史的审视:对“魏晋风度”的反思[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侯杰,姜海龙;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内在困境与外部危机[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7 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8 王永平;;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9 孙立群;刘东升;;永嘉之乱与北方政治格局变迁[J];河北学刊;2011年03期
10 李金泠;;浅论魏晋名士简傲性格之成因——以《世说新语》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胡阿祥;;理解与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老生常谈”的理论与学说[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文献记载与研究回顾[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旭华;;九品中正制性质刍议[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林^y;;近六十年来(1919—1980)国内研究匈奴的概况[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8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罗以民;;归化、儒化与文化坚守——明末朱舜水亡命日本的文化心态剖析[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时仪;;略论汉语语文辞书的修订[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雪莲;东吴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两晋十六国时期疫情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冯婕,周艳玲,马晓峰;关于十六国时期民族政策的两个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刘国石;;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4 杨富;;十六国时期辽西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何宁生;;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及建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周志芸;;十六国时期佛教的传播类型[J];消费导刊;2007年12期
7 贾小军;;十六国时期河西农牧经济的新发展[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郭晓华;王锋平;;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史学[J];南方论刊;2008年07期
9 张兴兆;;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君主尚文论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旭辉;;十六国时期农业发展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向群;;论十六国时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与作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黎大祥;张河生;;十六国时期的货币探讨[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4 刘驰;;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5 胡同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磨合和交融——敦煌北凉石窟怫教艺术文化内涵探析[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许祖华;西安:十六国时期墓出土罕见彩陶仪仗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通讯员 胡秋香 魏旭升;库车又发现4座魏晋十六国时期古墓[N];新疆日报(汉);2010年
3 本报记者 胡秋香 特约记者 肖天军;库车发现千年古墓[N];阿克苏日报;2007年
4 何星亮;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一:少数民族融入汉族[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雷蕾;新疆投资3000万建首座地下遗址类博物馆[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王耀;后秦皇帝姚兴[N];民主协商报;2005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盛春寿;库车汉式墓葬见证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俄琼卓玛;后秦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鹏;十六国时期慕容燕集团文化述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赛;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许永涛;十六国时期的“胡族政权”和汉族士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磊;汉晋十六国时期镇墓瓶流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许涛;十六国时期羌族姚秦的兴起与建国[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雁鹏;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疆域政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贾文慧;魏晋十六国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8 史霖;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10年
9 周国琴;十六国时期太行山区丁零翟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任艳艳;慕容氏与北朝社会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1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3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