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本文选题:人口密度 + 地域格局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摘要】:基于分县数据,在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地域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数量增减变化和人口稳定度对近30年来河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口密度分布呈"西北山地丘陵区密度低—东南平原区密度高"的模式,且呈现出人口密度"高密度—高密度"相邻和"低密度—低密度"相邻的分布模式;随着地区发展差异的显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近30年来河北省各县域人口数量由普遍增加趋于人口增减频繁,人口集散进一步强化,集散程度明显提高,且在空间分布上人口减少或人口疏散地区多围绕人口显著增加或人口强集聚地区呈环状分布。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ounti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Hebei Province in the past 30 year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stabil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gion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Hebei Province shows the pattern of "low density in the hilly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d high density in the southeast pl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igh density-high density" and "low density-low density" adjacent to the population density. With the appear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and the obvious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population of each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tends to increase and decrease frequently from the general increase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he degree of distribution i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opulation decrease or the population dispersal area mostly appears the annular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obviously or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rea.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DQ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90024)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芹;;山东省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2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3 刘纪远,岳天祥,王英安,邱冬生,刘明亮,邓祥征,杨小唤,黄裕婕;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4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5 葛美玲;封志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6 张玉萍;李雪铭;;大连市人工地貌对人口变化的响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7 陈红娟;彭立芹;冯文钊;;基于GIS的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方向性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8 祝卓;试论我国人口合理分布问题[J];人口研究;1980年03期
9 张连均;张晶;侯晓慧;张大鹏;蒋捷峰;;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向云波;张勇;赵会丽;;湘江流域人口分布空间演化特征分析[J];西北人口;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林英志;;土地用途转换表征模型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卢雪翠;王炜;权循刚;;证据权重法在天津市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5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6 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1840—1895)[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7 俞孔坚;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8 范立君;谭玉秀;;近代“闯关东”移民外在特征探析[J];北方文物;2010年01期
9 韩社林;;云南文化的艺术地理考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林飞娜;赵文吉;张萍;;基于GIS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与应用——以长春市区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相娜;;探索古镇保护与开发之路——以瑷珲古镇保护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顾永涛;李栋;魏天爵;魏艾林;;基于生态环境分析的西部城市人口与工业集聚模式研究——以乌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潘洵;杨光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农村的社会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卜风贤;;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王德辉;匡耀求;黄宁生;李超;邹毅;许连忠;周慧杰;;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广州市人口承载力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9 姜涛;;近代中国人口研究刍议[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赵思健;;自然灾害时空风险评估框架与模型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徐诗举;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忠;哈尔滨早期市政近代化研究(1898-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蕴青;公寓化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杨海;基于GIS城市人口日动态分布模拟[D];西南大学;2011年
6 何静;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小平;中国历代人口分布的GIS表述[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艺;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变化自然驱动因素时空差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鹏;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承载力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松婷;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铭;专题地图统计数据分级的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3 王红,王均;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4 马维军;刘德钦;刘宇;;人口GIS在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8年01期
5 姚建,丁晶,艾南山;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6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7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8 胡青峰;张子平;何荣;牛遂旺;;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2期
9 杨多贵,陈劭锋,王海燕,牛文元;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评价[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10 冯健;杭州城市郊区化发展机制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新主;关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合理利用[D];西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玉平;沈茂英;王庆华;;四川省人口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J];西北人口;2006年03期
2 Md.Nuruzzaman Haque;张广翠;王晓璐;;孟加拉国人口分布研究[J];人口学刊;2007年06期
3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4 那玉林,陈官元;包头市人口分布与城镇化(一)——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及其变化[J];阴山学刊;1994年S2期
5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韩嘉福;张忠;齐清文;;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及其可视化[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7 徐丹;韩增林;;大连市人口时空变动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孟向京;;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J];人口研究;2008年03期
9 向云波;张勇;赵会丽;;湘江流域人口分布空间演化特征分析[J];西北人口;2011年02期
10 梁西霞;朱志玲;种永斌;;宁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冰寄海;程英男;王海涛;;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徐丹;;大连市人口时空变动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刘正广;牛叔文;;人口空间分布的三维表现方法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红;杨小唤;王新生;余瑞林;;荆江分洪区人口分布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廖邦固;徐建刚;韩雪培;祁毅;梅安新;;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的上海人口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丹妮;张茜;周之聪;;基于空间句法的南京城市肌理与人口密度相关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峰;马金辉;许兆霞;;基于ESDA与GIS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早报记者 顾文剑 实习生 孙甬超;上海外环外区域人口密度5年增长31%[N];东方早报;2010年
3 记者 姚敏华 沙莉;人口密度东西之比9:1[N];中国人口报;2001年
4 记者 王方杰;河北跨省跨市治理性别失衡[N];人民日报;2005年
5 通讯员 杨晋 实习生 宗满意;我市常住人口达233万[N];厦门日报;2007年
6 记者 孙丽萍;上海遭遇“人口烦恼”[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吴勇 朱建芳;温州人口密度如何?[N];温州日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梁小宁;围绕和谐发展主题实现“五个转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9 刘增瑞;找思路 抓特色 创实绩[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梁小宁 王文;“四大项目”造福计生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黄祖宏;西藏人口分布变动与其城镇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彩仙;中国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2 刘正广;空间尺度与人口分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江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人口分布及变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潘晶;近30年来兰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芬;黄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邓德芳;新疆北疆城镇区域人口城市化过程、机制及发展趋势[D];西北大学;2009年
7 戴慧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李斌斌;河北省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卢成芳;基于GIS的鄱阳湖区人口数据空间化[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3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