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0期李扬等: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1163
2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经典模型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经典模型可根据人口迁移研究理论基础的不同分为空间物理学模型、空间社会学模型和空间经济学模型3大类。2.1空间物理学模型
人口迁移空间物理学模型是基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与方法而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2.1.1距离模型
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在地表空间中的移动现象,因此距离便成为衡量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基本地理要素。距离模型简单引用了万有引力与距
离成反比的定律,即:Mij=K(1)
Dij式中:Mij为两地间迁移总人数,D为i、j两地间的距
α为距离衰减参数。K为模型系数;离;
在做不同的实证研究时,距离可以理解为交通距离、直线距离、心理距离、人口重心距离、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等等[25],也可用时间、费用等替代。2.1.2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是对距离模型的深化,它将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物体质量由人口规模替代而生成。最早由吉佛(ZipfGK)提出的人口迁移引力模型为[18,26]:
PiPj
Mij=K(2)
DijMij是两地间迁移总人数;Pi、Pj分别为两地人式中:
α
α为距口数;Dij为i、j两地间的距离;K为模型系数;
α
ij
2.1.3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变量在分析人口迁移问题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人口学家劳里(LowryIS)利用统计模型,把吉佛引力模型中隐含的“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决定了该地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假设具体化。提出经济引力模型,用两地非农业劳动力人数表示两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用失业率和制造业的小时工资来描述就业机会[19],使模型具有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其模型表达式为:
éUWjLiLjù
Mi→j=Ki??ëjiijû
(3)
式中:Mi→j表示i地到j地的迁移人口;Li、Lj表示i地Ui、Uj分别表示i地、j地的与j地非农业劳动力人数;
失业率;Wi、Wj分别表示i地、j地每小时制造业的工Dij表示i、j两地的距离;K为模型系数。资;
在实证研究中,该模型中的经济因素,随着区域的不同和时间的差异而发生变化并得到不断改进。经济引力模型比单纯的引力模型的进步之处在于引入经济变量来解释人口迁移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原因。2.1.4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是英国地理学家Wilson等人[29]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族,是一种流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基本假设是:设一个封闭区域内有N个小区,则流的线路的数量为N×N个。进一步假定总流量为M,则Mij为相互作用变量,也就是小区i到小区j的流量,即地区i、j之间的相互作用。设Oi为从i区出发的所有流的f(dij)为距离衰减Dj表示流入j区的流的总和,总和,
离衰减参数。
引力模式是西方最早解释人口迁移的用数理分析模型,也是比较成功且应用性很强的一个模型。引力模型使两地间的人口迁移总量可以用3个客观的指标来进行描述,也使得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研究由定性描述开始转向定量研究。引力模型影响深远,后人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众多模型,,加入经济、社会等因素,但其基本假设均是相互作用强度与人口数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但引力模型没有涉及到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动机,不能满足对人口迁移内在机理的分析。纠正这个缺陷的方法可以通过添加代表迁出地和迁入地社会经济变量而函数,根据流的起点和终点的约束不同,模型分为4Oi、Dj均为未知的无约束型,Oi已知而Dj未类,即:
知的起点约束型,Dj已知而Oi未知的终点约束型,Oi、Dj均为已知的双重约束型。其模型表达分别为Vi表示地区i的放出性,式(4)、(5)、(6)、(7)。式中,Wj表示地区j的吸收性。
其中K=Mij=KViWjβf(dij),
α
ViWjf(dijij
(4)(5)
其中Ai=Mij=AiOiWjβf(dij),其中Bj=Mij=BjViDjf(dij),
α
W
jjβ
f(dij)
Vif(dij1
(6)
本文关键词: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