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京津冀县域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17:43
【摘要】: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采用ESDA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县域城镇化率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变动情况,提出城镇化率变动分城乡贡献度指标并就京津冀地区进行研究,采取空间误差模型与GWR的方法分别考察该地区城镇化全局和局部的驱动力状况。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县域城镇化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并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2)城镇化率提高过程呈现收敛模式,高城镇化率地区对于周边城镇化率过低的地区具有带动作用;(3)对于城镇化率提高的地区,其增量中乡村贡献度的高值分布与城镇化程度低的一些地区重合;(4)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医教水平和地形因素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影响显著。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2000 and 2010 population censuses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the coun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the ESDA method.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divided into urban and rural contribution index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studied. The spatial error model and the GWR method a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overall and local driving forces of urbanization in this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the coun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ws a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has a trend of gradual strengthening; (2)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urbanization rate shows a convergent pattern. The high urbanization rate area has the driving effect to the surrounding low urbanization rate area; (3) to the area which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es, the high value distribution of the rural contribution degree in its increment coincides with some areas with the low urbanization degree; (4) the economic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medical education level and terrain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银行总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人口有序流动及合理分布研究(项目批准号:71373275)和贫困地区人口动态变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批准号:71541032)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京津冀城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与合理分布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71441005) 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C9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山;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2 韦纯良;;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J];当代广西;2006年03期

3 张贵炜;鲍琳;;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13年08期

4 ;农村人口城镇化必须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J];人口研究;1985年05期

5 王向明;人口迁移和流动对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988年02期

6 陈浩光;李玲;;试论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的变动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7 高振民;;分析人口城镇化直接因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南方人口;1991年03期

8 李南;;区域人口城镇化比较研究——80年代中国的人口城镇化[J];人口学刊;1992年01期

9 王志浩;魏玮;;公共政策视角下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9期

10 黄荣清;;中国区域人口城镇化讨论[J];人口与经济;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吕琳;;四川省人口城镇化面临的人口挑战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凯峰;曹婧;李霁;;西部地区未来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影响趋势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伟;吴志强;邓雪nr;;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的制度分析与城乡关系转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承华 吕爱泉;山东省2007年人口城镇化率达46.75%[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记者 卢海;我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N];青海日报;2007年

3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彭真怀;一号文件将推动“人口城镇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N];中国人口报;2011年

5 范鸿翔 车喜韵;渭南成立人口与家庭发展研究中心[N];陕西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昊华;人口结构性失衡隐忧重重[N];健康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肖兆玉;盐城市实施项目品牌战略促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杨波;全省人口计生半年工作会议召开[N];吉林农村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树红霞;促进人口协调发展 形成城乡双赢格局[N];福建日报;2013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 湖北人口学会副秘书长 石智雷;现代化特大城市人口有序增长[N];三峡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嘉岩;农村反贫困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习平;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懿m:;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非均衡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谈可可;广东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李欣;宁夏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梁昱;金州新区人口城镇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夏铭阳;辽宁省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任静;京津冀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7 夏琪琪;长沙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瑞冰;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丹青;辽宁省人口城镇化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贾晓芳;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0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30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