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流动人口通婚圈研究——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22 21:1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际圈子迅速扩大,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以及流动人口自身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对其婚恋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但目前学界和政府对此关心仍然不够。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研究发现:除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户口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特征外,迁移流动行为也与通婚圈扩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流入地的居留时间、迁移流动地域范围和相对结婚时间都与跨省通婚有关,地理通婚圈扩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标志,但也不能忽视通婚圈扩展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和挑战。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people's social communication circle has expanded rapidly.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migration has had many influences on th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tself. The influence on their love and marriage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field worth studying, but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government still pay less attention to it. Based on the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Stat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2013,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study the intermarriage circl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sid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such as age, sex,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education level, etc. Migration and mobility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marriage circle. The duration of residence, the range of migration and the relative marriage time are all related to interprovincial intermarriage. The expansion of geographical intermarriage circle is a sign of social benign development, but som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expansion of intermarriage circle can not be ignor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对通婚圈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4XNH093) 国家社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边境民族地区人口外流对边境安全稳定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2CMZ042) “边疆发展与地缘安全”云南省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C924.24;C91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富强;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韦美神;;“内卷”与“扩大”:外出务工对瑶族通婚圈的影响——以广西田东县L屯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3 宋丽娜;;打工青年跨省婚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4 史清华;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来自浙江省三村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4期

5 黄佩芳;嬗变中的东部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及家庭结构和婚姻圈——以浙江省萧山后坛村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尚奎;;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钱文艳;建国50年浙江农村社会变革与农民婚姻状况的历史变迁[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3 钱文艳;;建国后30年浙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黄琳;李银兵;武正雄;;农民主体性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兼析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回复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仰和芝;刘小干;谢贵春;叶国平;张颢;;农村未婚女性外出打工与通婚地域圈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安徽C村未婚打工女性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6 仰和芝;;农村打工女性跨地区婚姻稳定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7 孙朝阳;;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8 孙朝阳;;青年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9 沈杰;我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周旗;杨媛;;关中地区乡村通婚圈60年演变研究——以咸阳正阳镇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7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晓燕;新一代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黄永山;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省际迁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3 于伟壮;Z村婚事一对一个村庄择偶过程的考察[D];山东大学;2014年

4 黄芸;影响城乡通婚的个体因素与家庭背景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仰和芝;刘小干;谢贵春;叶国平;张颢;;农村未婚女性外出打工与通婚地域圈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安徽C村未婚打工女性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2 王铭铭;空间阐释的人文精神[J];读书;1997年05期

3 谢芬芳;;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J];传承;2008年14期

4 朱慧珍;广西各民族文化共生态势及其形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周丽娜;王忠武;;值得关注的农村通婚圈缩小现象[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史清华;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来自浙江省三村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4期

7 刘倩;户籍制度背后:打工妹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J];中州学刊;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s钤,

本文编号:2138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38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