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3 07:56
【摘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我国2006-2011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结构、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分析得出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负相关,而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关系与理论预期不相符,二者成正相关关系,并用分地区的数据对上述结论做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是,提高劳动参与率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过快降低的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savings rate by using three generations overlapping model.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 on savings rat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pendency ratio of the elderl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vings rate,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savings rat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and the two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ncreasing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labor productivity will reduce the effec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excessive reduction of the savings rat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832.22;C924.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志刚;章贵军;;人口结构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基于修正OLG模型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4期

2 王诺扬;;劳动要素报酬、人口结构与中国居民储蓄[J];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3 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冯春平;巴威;严于龙;;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4 ;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5 董丽霞;赵文哲;;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基于内生人口结构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6 郑长德;;中国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年06期

7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8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9 贺菊煌;个人生命分为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10 林玲;王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文林;我国居民储蓄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罗崇华;;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3 张琳;;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4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蔡f ;王美艳;;How will Population Aging Affect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1期

6 王毅;石春华;;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7 蔺梦阳;;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之投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8 颜哲;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1期

9 郑博;;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收入与利率实证分析——基于1996~2008年的数据研究[J];财经界;2010年05期

10 裴春霞,孙世重;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郑伟;刘永东;;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基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5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刘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10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马少康;资产价格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2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何泽慧;日本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任云;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与政府教育投入[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章亚男;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波;中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2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4 唐东波;;人口老龄化与居民高储蓄——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9期

5 孟毅;李永晓;;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年03期

6 齐天翔;中国居民储蓄的倒“U”曲线假说——不确定性与居民储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0年02期

7 苏基溶;廖进中;;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8 杜本峰;;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07年06期

9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10 保罗·舒尔茨;;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涛;;从“人口红利”消逝的预警谈我国的人口政策[J];西北人口;2009年03期

2 连明伟;;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分析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戴廉;;“未富先老”向我们走来[J];中国商界;2004年06期

4 贾素平;;人口老龄化与赡养问题的医学社会学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翼;;小康社会前20年就业压力大后30年养老负担重[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3年10期

6 刘维;;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学分析[J];前沿;2010年09期

7 周运粮;任德曦;朱常春;胡正东;;老龄化的挑战与战略取向研究[J];西北人口;2006年01期

8 苏跃辉;郑思海;;“未富先老”与养老储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1期

9 吴春蓉;聂珊;;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0年06期

10 李鎏勋;潘泽泉;;老龄化社会与医疗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湘潮(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婉云;彭莉萍;;老年人健康与疾病护理[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达顺;武克玺;;探索新型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大连首创“家庭养老院”[A];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桂斯卿;;日本家庭访问护理制度——应对老龄化社会措施之一[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得章;;试论家庭和睦与养老[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泠一;;多开些适合老龄化社会需求的茶馆[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6 张云玲;;浅谈“空巢”家庭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谷子;;浅谈家庭孝道[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曾文彬;;做一个健康的老人[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娄探奇;;老年人中的CKD和高血压[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C];2006年

10 毛学军;张瑞新;;老年护理应重视的几处细节[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孟阳、姜敏;中国将迎来三大人口高峰[N];人民日报;2006年

2 李雯;人越来越长寿,,也许有天得85岁退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本报记者 付清;“养老”:公民有义务政府有责任[N];深圳特区报;2005年

4 张杰;新浪创新峰会:学者、大腕把脉中国地产业[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5 傅勇;人口红利消失的另一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抓住机遇、改善人口结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尚未迟;从“以钱买房”到“以房换钱”[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8 记者 孙智 见习记者 程景亮;沈阳欲借“银发经济”应对老龄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记者 李惠子 崔清新;中国应对老龄化2033年前是机遇期[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宋时飞;谁来告诉我们如何养老[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2 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5 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6 姚海明;中国金融路径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结构与效率[D];苏州大学;2005年

7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珠飒;清代内蒙古东三盟移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裕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艳;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经济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3 宋媛媛;常态社会化住区新型养老模式初探[D];天津大学;2006年

4 张天芳;基于非参数回归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动态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叶蓁;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6 宋磊;养老院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08年

7 张博;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姜珊;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探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朱文卫;基于老龄化社会的计算机通用设计[D];南昌大学;2006年

10 王新奇;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管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8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38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