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人口分布变动及其趋势预测

发布时间:2018-07-25 07:44
【摘要】:基于第二至六次街区人口普查数据,使用人口格网化、密度等值线、人口重心、洛伦兹曲线、GM(1,1)人口分布预测等方法,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人口城乡分布的时空过程及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近50年西安地区人口分布聚集度不断增大,1990—2000年开始出现人口城镇化,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实现规模化。在人口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将形成若干人口重点承接区,主要分布在未央、灞桥、雁塔、长安等西安近郊四区,秦都、渭城等咸阳主城区,以及远郊县政府所在地;大西安主城区将形成片、轴、圈层相叠合的庞大复杂的混合功能区结构,其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就业增长、居住成本、城市通勤、产业园区、环境改善等。研究认为政府应对人口重点承接区优先配套公共设施,促进城市混合型功能区的发育,以市场机制来调控人口的迁移行为,引导城镇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体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econd to sixth block population census, using the methods of population grid, density isoline, population center of gravity, Lorentz curve GM (1 / 1)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orecast, et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rocesses and trends 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Xi'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Xi'an has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began to appear in 1990-2000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was realized on a large scale from 2000 to 2010.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 Xi'an region will form a number of key population undertaking are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Weiyang, Baqiao, the Wild Goose Pagoda, Changan and other four districts in the suburbs of Xi'an, Qindu, Weicheng and other Xianyang main urban areas, as well as the seat of the county government in the far suburbs; The main urban area of Grand Xi'an will form a huge and complex mixed functional area structure with overlapping slices, axes and layer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nges 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the living cost, the urban commuting, the industrial park,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etc.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supporting public facilit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ixed functional areas, and regulate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the population by market mechanism. Guid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o form a good urban population spatial structure system.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ZD044) 陕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SC006)
【分类号】:F299.21;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2 薛亮;任志远;;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3 毛夏;徐蓉蓉;李新硕;王煜;李程;曾波;何宇华;刘锦泉;;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特征[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4 朱传耿;孙姗姗;李志江;;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与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5 封志明;杨玲;杨艳昭;游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6 陈楠;林宗坚;王钦敏;朱红春;;基于灰色理论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模式预测[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7 赵雪慧;李百岁;郭晓虹;尹亚南;;基于GIS的内蒙古人口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年03期

8 童玉芬,魏明星;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动[J];西北人口;2002年03期

9 田飞;;西方人口分布预测研究动态[J];西北人口;2010年04期

10 王宇熹;汪泓;肖峻;;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上海城镇养老保险人口分布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云川;王新颖;张旭波;;引入修正因子的研究生招生等维新息预测模型[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赵领娣;李文政;;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城市非正规就业与废弃物处理产业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 刘春兰;徐晓妍;;低碳城市发展的政策选择[J];才智;2011年25期

4 李少峰;张转;杨红利;严戈;;基于GIS与Surfer的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趋势面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10年01期

5 高凯;周志翔;杨玉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6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7 杨杨;吴次芳;;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8 薛俊菲;陈雯;曹有挥;;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基于城市单元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9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10 蔡琴;刘志林;齐晔;;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城市公共治理的挑战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映洁;;中国过度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祝华军;;对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理论思考——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杨宜勇;安家琦;;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国际比较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段胜武;佟志军;张继权;孙仲益;;基于景观破碎度和格网GIS的吉林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殷健;李晓;白鹏;;沈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变动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6 张蕾;;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相对准确率的探讨[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4年

7 于兰军;张学强;陈栋;;关于当前城镇化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8 罗涛;;福建省2001-2012城镇化历程的“山-海”差异及其新型城镇化启示[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9 熊帼;易娜;;基于密度分析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探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10 刘保政;汪定伟;;城市生活用水量灰色回归预测方法[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宋晓莹;低碳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及国际性经验启示[D];西北大学;2011年

5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燕;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琴;环鄱阳湖区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8 高汝岭;我国城镇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肖艺萍;证券市场中潜力股的挖掘应用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10 凌鑫;广西钦州市人口结构现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发曾;城市人口估测——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0年03期

3 陈述彭,陈秋晓,周成虎;网格地图与网格计算[J];测绘科学;2002年04期

4 赵荣;董春;;统计信息与空间信息按地理格网集成的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5 刘宇;李成名;刘德钦;马维军;;空间信息格网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6 田新光;张继贤;张永红;;利用QuickBird影像的阴影提取建筑物高度[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7 陈学刚;杨兆萍;;基于ESDA-GIS的新疆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8 金君,李成名,林宗坚;人口遥感估算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2年03期

9 左伟,张桂兰,万必文,李硕,王桥;中尺度生态评价研究中格网空间尺度的选择与确定[J];测绘学报;2003年03期

10 刘家强;我国应选择分散型人口城市化道路[J];财经科学;199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萍萍;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高娟;浅水湖泊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冰;基于遥感和GIS的高分辨率城市人口密度模拟[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胜,郑伟才,张平,沈鸿;兵团人口分布状况对小城镇建设影响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3期

2 黄荣清;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5年05期

3 张子珩;史云亘;周文芬;梅显凯;;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骆为祥;;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J];南方人口;2008年01期

5 封磊;洪伟;吴承祯;范海兰;孙刚;宋萍;;福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闫庆武;卞正富;;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的人口分布的差异研究[J];西北人口;2008年05期

7 吕昭河;;论人口分布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现途径[J];人口与发展;2008年05期

8 韩桂兰;孙建光;;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发展分析[J];新疆财经;2010年06期

9 聂芹;;山东省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10 李为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变动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视角下我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一致性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江波;;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特点的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温家洪;施敏琦;Jianli Liu;Youqin Huang;孟庆洁;丁金宏;徐慧;;中国的沿海低地及其人口分布[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余明;;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分布特征成因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刘琳;张宝秀;;北京市流动人口分布与公共设施资源空间配置关系探讨[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10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文军;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3 记者 王昕;人口分布中间稠密南北稀疏[N];西安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芝敏;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来我市调研[N];黑河日报;2011年

5 苏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荔;北京人口分布失衡[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10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丽;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晚成;人口分布与交通能耗及相关碳排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坤;吉林省人口分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正广;空间尺度与人口分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志伟;中国历代人口分布空间化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江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人口分布及变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言迎;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分布的变动特征及影响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3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43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