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ifth census in 2000 and the sixth census in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10 years from 2000 to 2010. The study found that, since 2000,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ethnic minorities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1990-2000, b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re obvious, resulting in greater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size of each ethnic group, compared with 2000. The number of ethnic minorities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0 million has increased from 2 to 4, and the population of fewer than 100000 has decreased from 20 to 19;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has varied greatly not only between ethnic groups, but also between sex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ages and regions, especially the high growth rat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 among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has not changed much, the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23.36% in 2000 to 32.84% in 2010, but 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of minority population is still very low.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项目编号09&ZD011) 西南民族大学学位点建设项目(2011XWD-S0202)基金资助
【分类号】:C92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本友;;震区羌族教育重建与跨跃的突破口[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马强强;;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安徽省产业发展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曾豪杰;张德选;;浅谈少数民族科技人才资源开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熊来平;尹小剑;;略论江西崛起的“引擎”——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丹,陈诗波,雷海章;湖北省农业经济的梯度定位及其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7 韩申山;;咸阳市城市化理论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8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9 熊正贤;;“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10 李文蕙;试论皖东地区经济区划及空间结构与过程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配置模式[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3 陈新力;;采取三大战略突破西部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翟凤英;何宇纳;王志宏;于文涛;胡以松;扬晓光;;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A];补充营养素和饮奶对人体有害吗媒体论坛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7年
5 程茅伟;易国勤;宋毅;许四元;刘家发;;湖北省城乡居民膳食矿物质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侦;;空巢老人社区服务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勤;;老年人的需求与社区卫生工作[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徐勤;魏彦彦;;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老年贫困[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刘国炳;;金融危机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段小丽;王宗爽;王菲菲;聂静;于云江;赵秀阁;全占军;;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的健康风险评价——以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劲松;中国家具对外贸易与产业成长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丽丽;沿海工业园区用地用海布局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刘佳琪;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礼永;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晓华;沿海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蔡秀珍;朝阳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梁芳;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桂芬,赵国军;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分布及特点[J];西北人口;2005年06期
2 谭杏芬;;我国各民族人口统计表[J];中国民族;1986年06期
3 曾翠萍;李国和;;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问题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10年04期
4 马喜龙,季威;试论黑河市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3年03期
5 蒋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布局的变迁及其诱因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6 林成策;;关于回族人口特点的初步分析[J];西北人口;1990年02期
7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J];内蒙古统计;2001年02期
8 杨一星;熊郁;;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变动与社会变迁[J];西北人口;1991年01期
9 杨本固;;甘肃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王雯菲,张文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及其演变[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鹃;;人力资源开发与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傅小锋;郑度;;论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贺伟杰;;西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原因初探[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4 李明启;;浅谈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敏;;浅析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措施——以石阡县农村人口增长为个案[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龚启德;;对西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现状与思考[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7 张丽;;20世纪上半期香港人口研究(1901~1941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8 李德仁;邵振峰;;论空间信息多级格网及其应用[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9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沈泽昊;李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民族多样性的地理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人口普查事关国民利益[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郭卞;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3 ;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李富 通讯员 李翠红;松州街道“五抓一评”全面推进人口普查工作[N];赤峰日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依法办好人口普查这件大事[N];辽宁日报;2010年
6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支持人口普查就是关心我们自己[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齐心协力做好人口普查工作[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程小旭 实习生 王彩娜;人口普查有助于政策制定[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翁卿仑 郑海华;历次人口普查看温州变化[N];温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铮 江国成;第六次普查:全国总人口13.4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双玲;日本大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与地域演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尚新丽;西汉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焦培民;先秦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李俊;以Google Earth为平台,基于GDP、人口与场地效应的全球大震损失评估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宋一淼;主体功能区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薜平拴;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宁;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宁;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赵利春;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原因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艳艳;建国以来山西省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演化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姜丽;区域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艾玲;新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魏兵;试论辽宁省人口政策的调整[D];东北大学;2005年
9 李雨薇;内蒙古“三少民族”人口的空间结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建新;人均受教育年限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模型[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6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5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