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1990-2010年西北地区县域人口数量与空间集疏变化时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2 09:39
【摘要】:基于分县人口普查数据,对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县域人口数量增减和人口空间集疏变化情况进行了时空分析。通过研究认为:1)西北地区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和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格局态势仍将延续;2)人口显著增加(或流入)地区和一般减少(或流出)地区人口比例均有所增加;3)人口数量增减趋于频繁,人口空间集疏过程日趋激烈;4)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决定人口数量增减和空间集疏变化;5)地级市辖区及其周边人口变化最为激烈,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吸纳西北人口集聚的主要载体,但人口外迁趋势也在所难免。
[Abstract]:Based on the census data of counties in Northwest China since 1990,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population volume and population spatial concentr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population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ill not be balanced. 2)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in areas with significant population increase (or inflow) and general decrease (or outflow) will increase. The population tends to increase and decrease frequently, (4)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termine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5) the population changes of prefecture-level municipal district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the most intense. The city will become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the future, but the emigration trend is inevitable.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C790024)资助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斯文;杨风;;人口流动对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赖作莲;查小春;;陕南秦巴山区人口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7期

3 吕雁琴;朱磊;;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七城市人口经济压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4 鹿晨昱;陈兴鹏;薛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5 张柏江,朱正国;奎、乌、独地区的生态问题及技术与经济对策[J];丝路学刊;1995年02期

6 蔡华杰;;人口是环境破坏的原因吗——评生态社会主义内部的一场论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秦娟;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J];人口与经济;2005年01期

8 童玉芬;;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压力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9 翟振武;西北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思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11期

10 吴云龙;中国西部人口与发展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6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9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祥强;沈燕;廖和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徐萌;;农村土地抛荒原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3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4 蔡华杰;;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论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徐树建;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2期

6 朱震达;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7 张义丰,周礼;西部贫困的根源是生态贫困[J];调研世界;2000年11期

8 武翠芳,张旺锋,武蕴斌;甘肃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探讨[J];发展;2004年06期

9 姚单华;;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11期

10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双顶;农专文;王文震;;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域人口发展问题研究——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9期

2 王振波;徐建刚;朱传耿;祁毅;徐璐;;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3 童玉芬;尹德挺;;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及其突出矛盾[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4 李国杰;;在西北五省区人口问题第一次讨论会上的讲话[J];西北人口;1980年02期

5 马清裕;京津唐地区人口分布浅析[J];人口研究;1985年06期

6 吕鹏俊;冯忠蕙;;西北地区妇女婚姻状况及初婚年龄分析[J];西北人口;1993年04期

7 刘绍文;新疆人口分布的地域性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范红忠;;地区经济差距与人口流动:基于七国大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比较研究[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9 蒋贵彦;刘峰贵;张海峰;侯光良;;青海省气候因素与人口分布的定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3期

10 齐晓娟;;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赵秀池;;北京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沈泽昊;李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民族多样性的地理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武云甫;檀星;孙巽;;预测沈阳2010-2050年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视角下我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一致性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3 内蒙古大学哲学系 包庆德;人口的生态生产与人口分布生态化[N];中国人口报;2004年

4 记者 左聪 通讯员 胡健华;铁山制作外来人口分布示意图[N];黄石日报;2008年

5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6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邓亚金 通讯员 赵倩;格尔木人口分布“城多村少”[N];柴达木日报;2011年

8 记者 马勇、顾玲、樊曦;西北地区人口10年后将过亿[N];人民日报;2005年

9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陈华文;人口分布过稀制约西部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慧;城市人口空间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吴彩仙;中国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4 谭瑶;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自然环境变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5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袁长丰;基于GIS人口统计信息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贾宁;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健;1990年代南京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秦小东;沙漠化地区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刘正广;空间尺度与人口分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8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38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