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水平变动及预测
[Abstract]:Birth levels depend on fertility levels, fertility patter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This paper predicts the lifetime fertility rate of women who enter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from 1980 to 2010, and calculates the birth rate in 1990, 2000 and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rth rate estimates for each of the three years can approach the true birth rate calculated from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with a smaller error.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further explains that the birth level of Chinese population has been declining continuously since 1990 and that the birth level of you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under 30 year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you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under the age of 30. Fertility patterns (standardized 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have declined. In view of the overall liberaliza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the article also simulates the changes in the birth size of China's population in 2011-2050 under three forecasting scenarios, namely, high, middle and low, and points out that even under the high fertility level scheme set out in the article, Birth size can only recover in the short term.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irths in the future and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 adjustment goal of the fertility policy should be raised appropriately.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和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71361140370)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常州工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农村迁移与流动人口生育率转变研究”(YN1522)
【分类号】: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显平;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评《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人口学刊;2003年06期
2 翟振武;从中国人口的角度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作——《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书评[J];人口研究;2003年06期
3 ;《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总目录[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4 ;《中国人口科学(光盘版)》出版[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4期
5 龚锐;张晨熠;德吉卓嘎;;珞巴族——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J];今日民族;2006年11期
6 本刊评论员;;加快中国人口科学理论体系建设[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年09期
7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写在《中国人口科学》创刊20周年之际[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5期
8 ;欢迎您为《当代中国人口》杂志投稿![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8年02期
9 ;求解中国人口之谜[J];同舟共进;2009年04期
10 ;欢迎您为《当代中国人口》杂志投稿![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薰华;;从唯物辩证法看新中国的变化——兼论中国人口问题[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2001年中国人口数据表[A];新世纪江苏老龄事业——“江苏老龄事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2年
3 田雪原;;新中国人口政策60年[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4 宋健;;百年中国人口[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5 行龙;;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研究[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卫衍翔;卫中英;;长寿世纪人生两段论[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检验[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施洋 徐海静 冷彤 李丹 徐谦 刘洁秋;外媒:新生育政策促中国人口均衡增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王坤宁;系统和市场双锤打造巡洋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文尚;北京大学召开第六届中国人口问题高级资讯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马海仙;《统筹解决青海人口问题系列课题集》获第五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N];青海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婷;中国“入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研讨会举办[N];中国人口报;2001年
6 记者 魏宁;刘兴美当选中国人口计生事业十大新闻人物[N];徐州日报;2010年
7 马焱;“第三届中国人口·性别·发展论坛”成果丰硕[N];中国妇女报;2012年
8 记者 刘恕;邓小平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题词15周年[N];科技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孙海悦;下好资源棋 拓宽市场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10 吴忠观;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信史[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小爽;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人口[D];华侨大学;2011年
2 张帆;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中国人口流动模型研究及政策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3 塔哈地;哈萨克斯坦的中国人口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1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4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