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乡—城人口两阶段迁移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7 09:44
【摘要】:乡—城人口两阶段迁移模式是中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不同于国外模式的突出特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两阶段迁移模式的特征和影响,并运用经济学方法分别从城市政府和农民个体两个视角来考察该模式的内在动因和影响因素,揭示了这一模式在根本上是由城乡差别和"城市偏好"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基于此,本文主张在政府行为导向上要努力克服政府的"城市偏好"和"经济偏好"倾向;在政策变革时机上要认识到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对于扩大内需以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重要意义;在政策重点上要紧抓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居留和发展等核心问题,为农民工逐步适应并最终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Abstract]:The two-stage migration model of township-city populatio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popul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he two-stage migration model, and uses the economic method to examin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wo-stage migr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government and peasant individual, respectively. It is revealed that this model is fundamental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urban prefere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ry to overcome the tendency of "city preference" and "economic preference" in the direct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realize tha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hould be accelerated in terms of the timing of policy change.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to focus on the core issues of the survival, res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urban areas, It provides effective system guarantee and policy support for peasant workers to adapt and finally integrate into city life.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关联性及其政策研究》(10BRK001)和《极端气候影响下的人口迁移安置政策研究》(11CRK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之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10期

2 侯力;;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二元结构”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2007年02期

3 简新华,张建伟;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度分析[J];人口研究;2005年02期

4 蔡f ;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5 朱镜德;中国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下的两阶段乡─城迁移理论[J];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01期

6 崔传义;;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传江;[N];湖北日报;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王竹林;;农民工技能短缺成因及其缓解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成尚军;;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4 崔玉玲;李录堂;;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刘伟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6 王琴;;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瓶颈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7 马凤鸣;;农民工双重社会适应对流向意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6期

8 郭锴;;新闻产品的经济学特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杨晓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需求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10 霍生平;苏学愚;;农村进城务工者身份渐变的内生型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张立玮;;两税合并对西安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富田;;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霍生平;;农民工、准市民、市民——基于拉尼斯-费模型的农村进城务工者身份进化分析[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曾晓东;马Pr;;从公众的择校偏好看政策的次优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田永坡;;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保留工资决定[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章铮;;进城定居还是回乡发展——民工迁移决策的生命周期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才平;黄毅峰;;乡镇政府行政成本合理化的对策思考与路径选择——基于对江西3县区5乡镇的实证调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4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兰景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杨德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李宪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彦;诸城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董金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高文泉;我国食品安全社会性监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陈照;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化对湖南投资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乔伟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力;肖贺飞;;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J];人口学刊;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菊;;农民工的居住形态与城市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2 纪韶;李舒丹;;北京市农民工生活方式五年间转变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年02期

3 宓现义;;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4 鄢烈山;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农民[J];乡镇论坛;2005年20期

5 沈渝;;城市融入中的社会性别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6期

6 徐敬亮;郑思亭;周冲;武永成;张韩;高骏;;宿州市农民工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廖瑞晓;胡慧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科技广场;2006年09期

8 樊坚;;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贫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立平;;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利贫困的现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林红菱;叶萍;;广州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萍;;我国农民工的城市适应[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经勇;;城乡户籍制度下的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张晓山;;当前农村土地问题和农民工问题[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4 徐鸣;;论民营企业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丁胜明;;农民工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谢启文;李娜;;金融风暴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资本建构的探索——以河南省原阳县个案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7 单友根;;组织农民工合作医疗势在必行[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任丽新;;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汪根时;余广约;;对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尹继红;尹竣禾;;关于对“农民工”试行权益保障服务的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忠平;熊德明们的城市化觅食战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2 本报记者 程瑞华;1000亿农民工工钱与城市化[N];金融时报;2003年

3 叶晓楠;让农民工得到社会关爱[N];人民日报;2007年

4 赵国如;“市民待遇”:不应成为农民工的奢望[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早报评论专栏田涛;城市,当以平等和爱护回报农民工[N];东方早报;2005年

6 李朝晖;农民工第二代的认同危机[N];农民日报;2005年

7 谢秋运;城市对农民工既要经济吸纳又要社会融入[N];中国社会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蓉;城市,何日向农民工敞开胸襟[N];宜春日报;2005年

9 李金光;善待农民工 政策是保障[N];中国特产报;2006年

10 沈亚军;让农民工进步起来[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4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广宇;成本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乡城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张显宏;农民工劳动力产权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邢海燕;农民工健康状况及其卫生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江涛;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罗晓东;四川三农问题突破与区域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3 姜卫军;关于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7年

4 陈美招;都市边缘群体[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琳琳;身处乌市的皖籍农民工[D];安徽大学;2006年

6 于宝钗;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意识与行为[D];兰州大学;2007年

7 徐建明;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胡阿丽;农民与农民工相互转化的收入临界值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钟涛;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栾娜;我国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76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76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