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人口与产业空间匹配性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logic analysis of factor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of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described dynam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matching degre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tching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spatial distribution presents the pattern of "double peaks and double valley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raws three beneficial inference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ctual chang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Xinjiang, the model's ability to explain the real regional gap is verified,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nference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AJL010)资助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2 尹虹潘;;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3 蔡翼飞;张车伟;;地区差距的新视角:人口与产业分布不匹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4 范剑勇;;产业结构失衡、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变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6 洪兴建;;中国地区差距、极化与流动性[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7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8 沈续雷;王桂新;孔超;;中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性对比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9年06期
9 蔡f ;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付金存;李豫新;李芳芳;;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J];中国统计;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3 刘伟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4 马凤鸣;;农民工双重社会适应对流向意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6期
5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文江;周亚平;;西部问题与“东部主义”——一种基于“依附理论”的分析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周晓唯;张平;;区域经济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9 梁平;梁彭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跃,王天龙;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6[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段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地区差异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9 李富田;;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赖景生;;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对策[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赖s,
本文编号:2280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8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