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县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11:30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2 357个县(市、区、旗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四分位图法归纳总结我国县域总和生育率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东北、东部沿海最低,华中、华北、青藏地区次之,西南、华南地区最高。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总和生育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县域总和生育率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经济越发达、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离婚率越高,县域总和生育率越低;享有适当宽松的生育政策或传统生育观念越强的地区,县域总和生育率越高。文章分析了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内部造成县域总和生育率差异的原因。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ixth census of 2,357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banners, et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counti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quadrilateral map method: the lowest in the northeast, the lowest in the eastern coast, the middle in China and the north in North China. Qinghai-Xizang region, southwest, South China is the highest. Based 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counties in China, the spatial error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coun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developed the economy is, the more developed the economy is.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of women, the higher the divorce rate, the lower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counties, and the higher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counties is in areas with appropriate and loose fertility policy or stronger traditional fertility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in the four regions of Northeast, East, Middle and Wes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分遥感与GIS的我国南方农村空心化演进机制及调控研究(41371184)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喻晓;姜全保;;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生育率转变影响机制的地区差异——来自90年代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南方人口;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预测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2 郎清义;王明霞;;河南省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陈友华;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4 张华宁;陈纪平;;理性人口过剩:人口的产权经济分析[J];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5 李正升;;名人、富人超生、多生现象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7期

6 王贤茂;邓国胜;;我国人口生育率的量化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01期

7 穆光宗,陈卫;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J];开放时代;1999年03期

8 穆光宗;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1997年02期

9 武晓萍;中国未来劳动力就业趋势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1期

10 于学军;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6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许非;快速人口转变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玮;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方晓萍;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富德,刘金塘;中国生育率转变中的发展因素[J];南方人口;1998年01期

2 黄小燕,陈卫;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世纪末的回顾[J];南方人口;1999年03期

3 王金营;低生育率水平下人口发展的经济后果分析[J];南方人口;2004年03期

4 王金营,王志成,何云艳,段成荣;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兼对1990—2000年期间各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因素考察[J];南方人口;2005年02期

5 喻晓;姜全保;;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生育率转变影响机制的地区差异——来自90年代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南方人口;2010年02期

6 范翠红;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鑫;李通屏;魏立佳;;总和生育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6期

2 郭志刚;;再论队列平均子女数不能作为当前总和生育率的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5期

3 钟艺;;经济因素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9年18期

4 贺琼;;湖南省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徐绍雨;关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概念、性质与作用[J];人口与经济;1983年05期

6 查瑞传;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总和生育率指标[J];人口与经济;1983年05期

7 马瀛通;总和生育率初探[J];人口与经济;1984年05期

8 林富德;评总和生育率[J];人口研究;1984年06期

9 路磊;总和生育率与生育控制[J];人口研究;1989年06期

10 尹文耀,于秀嫒;论城市化与边际妇女总和生育率[J];人口学刊;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尹德挺;;广西农村6~19岁女孩家庭劳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居春光;;人口老龄化与寿险业的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我国总和生育率宜为1.8[N];健康报;2011年

2 翟振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未来30年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N];中国人口报;2007年

3 岳训;2006~2015年越南需要1.32亿美元避孕产品[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姜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宜为1.8[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晖;狼没来,熊来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6 记者 邓飞;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仅为1.18[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7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涤;对手的评价(下)[N];南方周末;2009年

8 记者苗蓓;南通户籍总人口762.92万人 常住总人口728.18万人[N];南通日报;2011年

9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孙涤;一线大都邑最能吸金[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王羚;全面放开二孩的靴子何时掉下?[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意;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与总和生育率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利群;蒙特卡罗方法在总和生育率计算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2 任路江;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世界生育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唐德江;人口老龄化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车松虎;韩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唐应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1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91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