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14:09
【摘要】:回溯1953—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数据,根据年龄推移可知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低年龄组人口漏报。漏报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并且漏报情况愈演愈烈。尽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大部分问题是能够得到修正的。对于统计误差,应该抱着"允许错误,但要修正错误"的态度,才能在社会上树立统计数据的威信。
[Abstract]:Looking back at the population data of the middle and low age groups in the 1953-2010 census, it can be seen that since the third census in 1982, there have been obvious underreport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lower age group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census in 1982. There are more women than men in the underreported population, and the underreporting is getting worse. Despite some problems with census data, most of the problems can be correct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prestige of statistical data, we should adopt the attitude of "allowing errors, but correcting them".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口所;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若建;;概念的可操作化与资料评估: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研究的难点[J];南方人口;2007年04期

2 李若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探讨[J];人口与发展;2012年02期

3 郭志刚;对"五普"和"四普"队列人口一致性的再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6期

4 翟振武;陶涛;;低年龄人口数据质量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01期

5 李若建;中国人口迁移统计失实原因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近几年“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1期

2 翟振武;杨凡;;夸大还是低估——基于不同来源数据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若建;;概念的可操作化与资料评估: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研究的难点[J];南方人口;2007年04期

4 吴伟东;;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与收益估算:基于广东省的数据[J];南方人口;2011年05期

5 吴伟东;;城市化进程中移民贫困问题与财政压力估算[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6 陆杰华;朱荟;;2010: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与经济;2012年01期

7 朱勤;彭希哲;傅雪;;我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碳排放变动的模拟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年01期

8 李若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探讨[J];人口与发展;2012年02期

9 李若建;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迁移初步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朱勤;;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推算——基于“六普”数据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曼;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人口变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郭亮;商业银行IT外包项目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白海超;河北省近十年0岁人口组性别比的初步估算[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若建;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家庭、婚姻与生育研究[J];开放时代;2000年05期

2 李若建;;概念的可操作化与资料评估: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研究的难点[J];南方人口;2007年04期

3 翟振武;杨凡;;中国出生性别比水平与数据质量研究[J];人口学刊;2009年04期

4 李若建;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的初步分解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5期

5 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6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7 周皓;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漏报情况的重新估计——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3年02期

8 张为民,崔红艳;对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3年04期

9 王金营;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10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J];社会;1993年Z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2 ;精心组织实施人口普查[J];统计与预测;2001年03期

3 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报问题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1期

4 ;湖南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在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前认真进行整顿户口工作的报告》[J];湖南政报;1980年11期

5 廖显赤;印度人口普查准确率为什么特别高?[J];人口与经济;1982年03期

6 杨魁信;印度尼西亚1980年的人口普查[J];人口研究;1982年04期

7 ;总结第三次人口普查经验探索江苏人口发展趋势[J];人口与经济;1984年04期

8 刘明浩,周祖根;上海市1982年人口普查提前抽样汇总的评价[J];人口研究;1985年01期

9 李成瑞;国际人口学会弗罗伦萨会议对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的评价和提出的问题[J];人口研究;1985年06期

10 ;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区公安厅关于我区第四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报告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199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祖荣;;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思名;;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比较研究——以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抽样资料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苏墨;李满春;杨静;陈子悦;;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奇连;;前言[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6 郁龙余;王晓华;;深圳人口发展与行为准则的规范[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贺伟杰;;西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原因初探[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9 黄荣清;;中国各民族人口增长的因素初探[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原野;;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勇;人口普查难题不少[N];工人日报;2000年

2 ;人口普查的相关政策和规定[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记者 黎明;陕西出台人口普查相关政策[N];中国信息报;2000年

4 记者 沙莉;人口普查 准确第一[N];中国人口报;2000年

5 普宣;人口普查的历史[N];广西日报;2000年

6 ;本次人口普查特点[N];吉林日报;2000年

7 文平;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人口普查[N];青海日报;2000年

8 ;什么是人口普查?[N];四川政协报;2000年

9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提纲(未完待续)[N];西藏日报;2000年

10 杨畅文;中南六省共商第六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煜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阳;重庆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模型诊断[D];重庆大学;2003年

2 陈雨;大都市人口发展与空间分布比较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3 魏兵;试论辽宁省人口政策的调整[D];东北大学;2005年

4 康雯琴;市中心区白天人口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婷;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童琳琳;上海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庞兰芳;非线性双性别人口发展模型创新暨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参数识别与评估(2000-2006)[D];厦门大学;2009年

9 刘宁;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王英安;中国人口密度模拟、误差分析及其软件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91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91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