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经济转型期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1 12:57
【摘要】:未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基本面可能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将从过剩转为短缺。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导致工资的持续上涨与物价水平的抬升。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和典型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却发现,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可能大于其对总供给的拖累作用,所以劳动人口的减少并不会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劳动人口的减少同时伴随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则经济体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因此,为避免中国未来因为劳动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可能产生的经济下行和通缩风险,需要在人口、收入、教育以及结构调整等政策方面提前做好应对。
[Abstract]:A major change in the fundamentals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future is that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s about to disappear and the labor force will shift from surplus to short.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reduction of labor supply may lead to a sustained rise in wages and rising price leve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ypical econom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labor force will not lead to long-term inflation becaus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may inhibit the aggregate demand more than its drag on the total supply. Conversely, if the decline in the working population is accompanied by a deepening of ageing, the economy risks falling into defl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the possible risks of economic downturn and deflation in the future due to the decline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China needs to deal with the population, income, educ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policies in adva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中心;
【分类号】:F822.5;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孙瑜;;论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成本上升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3 田雪原;;通货膨胀、劳动力市场与工资率走势[J];财贸经济;2011年07期

4 乔丽博;;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刘易斯拐点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9期

5 汤凤林;甘行琼;;滞胀风险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选择[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6 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陈晨;;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基于湖北省村镇调研的城乡二元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11期

8 赵宇鸾;李秀彬;辛良杰;郝海广;;华北平原“杨上粮下”现象的驱动机制——以河北省文安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9 徐刘芬;应瑞瑶;;“刘易斯转折点”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适用性探讨——基于古典与新古典视角的比较分析[J];东岳论丛;2012年02期

10 鲁华清;;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方向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3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4 隋澈;;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4)[C];2015年

5 李文溥;熊英;;“刘易斯拐点”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6 田萍;张屹山;;中国二元经济的数理印证与结点预测[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7 鲁元平;何凌云;;收入不平等、健康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的经验证据[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王玉龙;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何军;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金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晋;基于农民工视角的刘易斯转折点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乐川;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行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谭寒;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田珍;我国劳动力流动对贸易模式转变的影响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5 俞文蜜;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陈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份额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晴;人口年龄结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贾修斌;人力资本在西部欠发达县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12年

9 赵敏娜;刘易斯拐点下的我国税收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俊皓;我国民工荒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2 都阳;;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3 蔡f ;;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人炳;略论21世纪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立;我国人口结构面临六大问题[J];南方农村;2004年05期

3 耕田;“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失衡[J];中关村;2004年10期

4 曹绪奇;王蒲生;;深圳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相关性分析——同上海的对比[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4期

5 邓海骏;;化解农村人口结构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企业导报;2009年08期

6 路云辉;;以政策调整深圳人口结构[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06期

7 赵菊花;杨海光;;广西人口结构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汪绘琴;;以人口结构变化为依据的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经风;美国的人口结构[J];城市问题;1983年02期

10 段纪宪;;论产业发展方向与人口结构[J];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何岑蕙;;中国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伟英;唐任芳;杨少彬;;防范门诊老年病人跌倒事件的管理与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Ingalill Rahm Hallberg;;关注人口结构剧变社会中的高龄老年人(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保罗·舒尔茨;;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总第17期)[C];2005年

5 蒋琪琪;黄龙生;;临安市农业与非农户籍人口结构的统计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钱嫣虹;王国军;;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寿险需求影响的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7 王学萌;郝永红;黄登宇;;中国人口结构的灰色动态预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巴德年;;我的医学科学观——人口、健康与医学真谛[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9 沈云标;;壮年佳构优质生育与家国人口小康生态[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汪伟;;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贸易顺差:理论与实证[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新才;农村人口结构失衡[N];新疆日报(汉);2011年

2 本报记者 余依霖;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3 民族证券 陈伟;顺应人口结构变化 推进经济结构优化[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杨敏 编译;多元化人口结构蕴含经济潜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墨冰;人口结构能让房价再涨十年吗[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湖南师范大学人口学研究所 王翠绒 邹会聪;论科学人口结构观[N];光明日报;2009年

7 李子;中国到了人口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束洪福;调整人口结构至关重要[N];科技日报;2010年

9 宋平 赵玉兰 宋珊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优化人口结构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杨志勇;人口结构变化要求中长期财政战略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冲;中国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传敬;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杨江权;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捷;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琦;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3 孙连营;青岛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青岛大学;2009年

4 陈晰uQ;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人口结构演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宫建;从生态哲学视域解析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关系[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6 关祯祥;四川新农村建设的人口结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郭晓英;重庆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8 毕其格;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凌鑫;广西钦州市人口结构现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谢武贵;湖南人口结构均衡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47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47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