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的青海省适度人口规模透析

发布时间:2018-11-24 16:43
【摘要】:如何将人口有效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的范围内,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以青海省为例,采用"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其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得出在2001~2011年时间序列中,青海省一直存在不断增大的生态赤字并导致人口赤字,使得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出现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两个层面出发提出相关对策,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Abstract]: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pulation within the carrying ran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problem to realiz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king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easures and evaluates the appropriate population size by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of "national hectar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time series of 2001 ~ 2011, Qinghai Province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growing ecological deficit and resulting in a population defici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has been aggravated and the state of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ppeared. Therefor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reduc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increasing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
【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基于旅游业发展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Z2009-1-81001) 科技部科研项目“高原生态社区规划与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示范”(2013BAJ03B03)
【分类号】:X2;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焰;;“超载”的地球[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2期

2 顾晓薇;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两岸学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3 赵先贵,肖玲,兰叶霞,王书转,马彩虹;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4 闻洁;;湖北化石燃料土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4期

5 王鹏,田亚平;衡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生态与环境[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5年01期

7 ;生态足迹[J];环境;2000年12期

8 ;科技速览[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05期

9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下)[J];世界环境;2008年06期

10 常斌,熊利亚;基于RS和GIS的生态足迹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巧丽;周宝同;曹雪梅;;重庆市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分析与战略调整思路[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 魏涛;;公路物流园区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王晶;赵锦霞;刘大海;吴桑云;;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旅游承载力模型及祥云岛实证分析[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冯民;顾晓薇;王青;景盯;严欢欢;;沈阳市1993—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黄海;;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合川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兰新萍;龙如银;;基于动态产量的长三角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石敬华;潘光;李恒庆;由希华;丁君;;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0 赵海晓;崔伟;;山西省生态足迹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环境工程学专家 沈阳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铁珩;你的生态足迹有多大[N];光明日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 任敏;北京人均生态足迹最高[N];北京日报;2010年

3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晓展;人类生态耗竭已超五成 中国生态足迹量全球第二[N];工人日报;2010年

5 记者 任荃;支撑现有生活需1.5个地球[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李利锋 徐彬;生态足迹列出大脚黑名单[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邓飞;1.2个地球才能维系中国式生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罗晖;人均生态足迹50年内增长两倍[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韩召迎;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伟杰;基于GIS和生态足迹方法的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5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谢鸿宇;基于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9 郭秀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中良;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D];西南大学;2010年

2 袁文博;基于生态足迹的南宁市生态安全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3 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余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林业生态足迹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杜红梅;唐山市生态足迹测度及动态分析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丽佳;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丹;湖南省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动态测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艳娟;济南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与水环境压力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颖;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藏大学;2010年

10 段小芳;邵阳市生态足迹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4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54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