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承接与珠三角城市经济社会结构演变的耦合
[Abstract]:By com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t is found that for a long time, the Pearl River Delta has been the region with the largest migration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he growth rate is fast,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is advanc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rough the Granger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one-way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high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migrant population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most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a higher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with a few urbanization levels.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most cities is weak.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x2jmN5130330)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x2jmD2118160)、重点项目(2011SZ002)、滚动项目(2013GD07)
【分类号】:C924.2;F299.27;F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王学力;;人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江曼琦;人口迁移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J];南开学报;2004年06期
3 安虎森;;增长极形成机制及增长极与外围区的关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桂新;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之分析[J];人口研究;1996年06期
5 王桂新,黄颖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6 许学强;李郇;;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三十年[J];人文地理;2009年01期
7 段敏芳;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迁移[J];统计与决策;2005年04期
8 许抄军;罗能生;;中国的城市化与人口迁移——2000年以来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2期
9 聂普焱;谢杰;;广东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05期
10 蔡f ,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晋苑;移民限制、人口城乡迁移与城市化模式[D];暨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华;张小林;袁源;阎红;金晔;朱卫华;;城乡结合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2 陈康林;李江涛;钟晓兰;王芳;倪杰;李小嘉;;广东省畜禽粪便时空变化特征及耕地负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郭永昌;;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7 周建波;王小燕;;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状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8 李学斌;;我国大城市现行户籍制度与突破的理性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4期
9 俞金国;王丽华;;大连建成区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变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5期
10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藕香;;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效应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毛新雅;;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研究述评与启示[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姚成胜;;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郑泽爽;刘洋;;广东欠发达山区城乡跨越式发展道路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安慧;李增永;;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10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变动及特点[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起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敬源;劳动力流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惠海霞;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冯小杰;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莉;咸阳市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压力的定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太祥;二元经济论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屈晓杰,王理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3 郝世绵,胡月英;国际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厉以宁;;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毛军;;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张祥晶;;中国产业、行业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成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景华;;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9 顾朝林,陈金永;大城市户籍应该逐步放开[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10 魏清泉;城乡融合——城市化的特殊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城市化研究课题组;陈胜昌;;城市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战略[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科院“农民工返乡机制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范雷 田丰 重庆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艺;[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嘉革;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星;珠三角外源推动型城市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抄军;罗能生;;中国的城市化与人口迁移——2000年以来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2期
2 王维志;欧亚四国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4年02期
3 马侠;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及今后的展望[J];人口与经济;1987年02期
4 蔡f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趋势与政策[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6期
5 彭效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迁移研究——配弟—克拉克定律的实证分析[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6 罗鸣令;;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人口迁移的财政制度原因[J];经济论坛;2009年16期
7 王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召开“中国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学术讨论会[J];人口研究;1988年01期
8 陈冰;;关于人的发展的对策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9 穆光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J];人口学刊;1994年03期
10 范力达;省际间人口迁移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检验[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梁立东;;上海城市人口控制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沈建法;王桂新;;人口迁移的户口效应:广东省户口移民与非户口移民的比较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王伟;吴志强;邓雪nr;;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的制度分析与城乡关系转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远;坚持推动人口迁移和人口空间集聚[N];解放日报;2009年
3 记者 曲一琳;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建立人口迁移 流动调节机制[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魏津生;城镇化和人口迁移de新世纪[N];中国人口报;2001年
5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高春燕;人口迁移改变城市面孔[N];中国人口报;2003年
6 岳金平;促进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小真 广隶;和谐人居地 幸福扬州人[N];扬州日报;2005年
8 陆杰华;人口迁移研究的回顾与评述[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任远;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李子俊 张璐 徐涛;机会:吸引230万“新市民”[N];南京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二元结构模型研究[D];大连大学;2008年
2 杨应旭;贵州人口城市化:产业、就业与制度[D];贵州大学;2008年
3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任丽霞;埃及人口迁移研究(1952年—2011年)[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毛慧;人口老龄化对河南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胡振球;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龚洁;中国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晰;吉林省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9 汪胜兰;民勤绿洲农村社区人口迁移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韩丹;吉林省省际人口迁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7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