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权利、政策:性别失衡新解读——多元视野下的性、社会性别与性别失衡
[Abstract]:China faces the challenge of gender imbalance in its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ple horizons is helpful to the analysis, gender and gender imbalance between the essential meaning and cross-commonality, found the three in health promotion, rights protection aspects of extensive links, reflect on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system. Explore the innovation space of governance policy. Therefor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blem of gender imbalance is made: (1) generalizing the new meaning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gender imbalance and its governanc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2) establish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right protection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3) construct the policy innovation system of governance work and formulat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健康与公共政策促进研究”(13CRK017)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刚;;“反家暴”立法应有男性气质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2 杨菊华;;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3 汤兆云;;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J];人口学刊;2008年04期
4 魏伟;;城里的“飘飘”:成都本地同性恋身份的形成和变迁[J];社会;2007年01期
5 刘慧君;李树茁;;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及其治理——基于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安阳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慧君;李树茁;;中国社会转型下的心理福利与社会支持[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树茁;尚子娟;杨博;费尔德曼;;中国性别失衡问题的社会管理:整体性治理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4 朱正威;胡永涛;郭雪松;;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性别失衡风险传导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5 王鹏;赛明明;;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文献综述[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赛明明;王鹏;;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02期
7 付雪梅;;基于ERG理论的生男偏好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8 魏伟;;圈内人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内化的异性恋正统主义对“同志”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魏伟;;从符号性灭绝到审查性公开:《非诚勿扰》对同性恋的再现[J];开放时代;2010年02期
10 刘靖;王伊欢;;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胡全柱;拾荒者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王晓蕾;未婚男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周平;同性恋银幕形象的演化与身份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群琼;认同的挣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易柳;同性恋者身份认同、对社会态度的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白相辉;互联网对同性恋互动方式与身份认同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苹;女同性恋非规范性世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倩汝;同志博客中的同性恋亚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苏立娟;社会性别差异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7 李启凤;对广西L市同性恋人群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梅;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刘武安;云南人口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孙建;大学生同性恋者性爱观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琼;;边界与冲突——以S县某群体性冲突事件为个案[J];东南学术;2007年05期
2 方刚;;从男性气概的改造到促进男性参与[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6期
3 杨菊华;;时间、空间、情境:中国性别平等问题的三维性[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6期
4 刘中一;大龄未婚男性与农村社会稳定——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社会后果预测性分析之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5期
5 胡鞍钢;王磊;;社会转型风险的衡量方法与经验研究(1993~2004年)[J];管理世界;2006年06期
6 黄顺康;;重大群体性事件冲突阻断机制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曾永泉;夏玉珍;;转型期社会风险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康建英;朱雅丽;原新;;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及未来女性赤字预测[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9 崔德华;;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化解[J];理论探索;2008年02期
10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夏娟;;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环境安全——女性主义的批评及其理想图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1期
2 李筱琳;石爱忠;;对Gender译为“社会性别”的几点质疑[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陈维;刘琴;;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陈一筠;;妇女解放是一个历史进程——我对社会性别的浅见[J];南方论丛;2004年01期
5 徐栋华;;稀奇古怪的性别官司[J];健康天地;2000年06期
6 王政;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1年05期
7 I.维塞,霓;社会性别的标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许艳丽;胡艳涛;;女研究生择业心理的弱势成因与强势关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期
9 闻素霞;;对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的分析与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何蕾;宋健;;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仙;;霍山扶贫项目社会性别与规划实践[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2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社会性别敏感性指标[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5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6 ;提问与讨论[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7 管毓和;宋涛;;草海项目对社会性别的影响[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8 王丹;;大众传媒与性别塑造[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提问与讨论[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高小贤;江波;;引言:个案研究[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rinalini Sinh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从全球视野思考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慧英;换一种眼光看世界[N];中国妇女报;2003年
3 ;培育社会性别文化 实现真正平等[N];广州日报;2003年
4 实习记者郑巧;探索更为开放的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沈峥嵘;传媒,,切莫加剧社会性别歧视[N];新华日报;2001年
6 见习记者 钱蓓;百年风华 继往开来[N];文汇报;2010年
7 佟吉清;反贫困 聚焦社会性别[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薄洁萍;社会性别与西方妇女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高峰;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N];中国妇女报;2009年
10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郭松义;对社会性别史研究的一些认识[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翠娥;有形与无形[D];武汉大学;2009年
2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刘茂伟;贫困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与卫生公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方为民;农村妇幼保健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白路;先秦女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刘芳;时尚杂志与中产阶级女性身份[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迎;论海明威在《伊甸园》和《永别了,武器》中对社会性别和身份的关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白玫;社会性别理论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陈雨璇;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晚清女子形象的建构[D];安徽大学;2007年
4 邓鹏飞;大卫·波恩男性意识回归的隐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红芳;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蔡慧玲;中国妇女发展研究的新视角——社会性别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康婷;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雅琴;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丽丽;女性主义法学视角下的平等就业权思考[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2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8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