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2000-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完成度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2 14:29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不论在社会活动领域还是家庭领域的地位都有了质的变化。妇女可以参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活动,有的妇女在家庭领域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丈夫。尽管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与男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生育水平呈负相关,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影响更显著。由于教育的影响,妇女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利用最近两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研究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的完成度变化情况,并对中国目前TFR很低的现象做了解释,据此推断中国在未来几年的时间,总和生育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回升到更替水平。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atus of women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in the family has changed qualitatively. Women can participate in all kinds of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some even outperform their husbands in the family field. Although wom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as increased, there is still a gap compared to men's.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fertility level, especially the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women's fertility level and birth time have changed a lo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last two Chinese population census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 of the completion rate of childbearing age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explains the low TFR in China at present. Based on this, it is inferred that China will be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will rise to some extent, but it is unlikely to return to replacement level in the short ter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分类号】:C9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高社;葛建军;;贵州省人口变动预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2 代燕;梁海艳;;农村家庭结构核心化质疑——基于傣族家庭结构变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田飞;;未来4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变动趋势[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林洋;郑世伟;;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山西建筑;2010年31期

5 王琴;;安徽省淮北、黄山两市死亡水平的对比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3期

6 尹勤;帅友良;王利;薛丽佳;徐培;;哈尔滨市人口发展历程及趋势[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温勇;;计生优质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教学之我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茆长宝;程琳;;两种人口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比较——以人口年龄移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二力;;独生子女夫妇生育预测问题讨论[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帅友良;尹勤;张台秋;宗占红;;基于人口视角的南京市住宅市场“历史欠账”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3 毕牧;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斐斐;长春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郑丽梅;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照护体系的影响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宋先杰;基于生命表法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平均预期寿命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4 蔡玉春;社会生态视角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李庆;“特岗教师”对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国亮;安徽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何媛玲;湖北钟祥市高龄老人长寿原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缪陵霞;老年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1年

9 朱淑娟;贵州省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及预测[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10 王堂尧;四川省人口安全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雪原;人口发展战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1984年01期

2 杨庆中;桂世勋;胡启迪;;1987~2000年上海市生育控制方案的探讨[J];南方人口;1987年03期

3 周祖根;关于育龄妇女生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5期

4 史希来;;按1.90方案对我国人口发展的预测[J];科技导报;1989年04期

5 聂沁苑;沣西乡不同时期妇女生育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0年03期

6 顾宝昌;从2‰生育调查看80年代中国农村生育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03期

7 李伟;北京、安徽、贵州三省市城乡生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01期

8 傅苏;已婚比例和已婚生育率变化对日本生育率下降影响的比较[J];人口学刊;2000年05期

9 陈卫;外来人口与我国城市低生育率[J];人口研究;2005年04期

10 郭志刚;关于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再讨论[J];人口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佳伟;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历程及其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何传启;;人口与现代化:以长江流域为例[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卫;;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陈秀英;;中国布依族人口的变迁[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5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邬沧萍;;人口学复兴 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人口问题任重道远——改革开放30年与人口学的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张学岢;;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问题[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丁东红;;从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看妇女人权问题[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潘银苗;;统筹解决首都人口问题的实践与启示[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冯昭奎;;日本是世界第一“少子国家”——兼评日本少子化问题的历史因素[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勾晓峰 林郁郁 ;超生挑战中国十六亿人口上限[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记者 肖建中 刘翔明;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N];河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姚琳 本报通讯员 覃世光;少生成主流 优生是方向[N];广西日报;2010年

4 魏萍;我国计生领域三个数据全球瞩目[N];健康报;2008年

5 文晔;难解的生育率之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何亚福;中国城市化将降低人口生育率[N];东方早报;2007年

7 记者 高莎;中国计划生育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人口红利”期[N];工人日报;2007年

8 记者 黄蓉芳;过半夫妻想生俩 三成妇女生二胎[N];广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胡德荣;我国总和生育率宜为1.8[N];健康报;2011年

10 记者 姜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宜为1.8[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利群;蒙特卡罗方法在总和生育率计算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2 于群顺;长三角独生子女规模估计及其养老支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李丽妍;欧洲典型国家生育水平变动后果及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金永花;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雷敏;我国人口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钱前;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聂建华;浙江省生育率变动新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魏兵;试论辽宁省人口政策的调整[D];东北大学;2005年

9 曹永;我国人口政策的伦理维度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侯建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8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98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