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4-26 07:32
【摘要】: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是国内外都很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从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后果以及治理措施、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文献,以及研究出生性别比变动趋势的文献比较少,未来引入经济学定量模型将成为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
[Abstract]:The issue of high birth sex ratio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direct causes, root causes, possibl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and governance measures of the high birth sex rati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but also achieved more fruitful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s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high birth sex ratio and the trend of birth sex ratio change by using western economics theory. The introduction of economic quantitative model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high birth sex ratio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振武;杨凡;;夸大还是低估——基于不同来源数据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冬莉;经济发展和家庭制度变迁对农民性别偏好的影响:三个模式的比较[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3期

3 杨菊华;;时间、空间、情境:中国性别平等问题的三维性[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6期

4 陈婷婷;叶文振;;中国出生性别比城乡差异的社会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5 杨菊华;;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6 李慧英;;男孩偏好与父权制的制度安排——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7 姜全保;李波;;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8 俞萍;;男女平等与和谐社会——从人口性别比失衡谈起[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吕红平,孙平;论家族文化对当代生育观念的影响[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严梅福;变革婚居模式 降低出生性别比──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周萍莉;张书;;伦理视阈下,我国当前的出生性别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周广亚;;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建构与调查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周云,任强;高龄老人1910-1969年间出生子女性别比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林原;林玳玳;;经济转型期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魏亚萍;;我国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结构解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静;;论女性主义史学对西方教师历史研究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高修娟;;“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安丽霞;;霍曼斯交换理论背景下夫妻关系的尝试性描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杨桂英;;浅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兆云;;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肖富群;;性别平等与生育选择——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钊;陆铭;吴桂英;;经济转型中的婚姻家庭与女性就业:对相关事实的经济学理解[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魏国英;;“性别生态”失衡问题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董立俊;;二十一世纪生育政策决策选择——应尽快实行“1+1=1+1”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汤兆云;;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基本态势及其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明河;况于珑;;建设“和谐贵州”背景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探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致江;;对我国光棍与光棍村现象出现原因的解析与对策研究[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卫东;;从“财富流”到家庭经济支撑模式: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例(1949~1973)[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郑卫东;;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中心(1949—1973)[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W,

本文编号:2465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65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6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