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C92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杨文选;;从人口老龄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生育政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0期
2 冯立天,马瀛通,冷眸;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J];人口与经济;1999年02期
3 ;重庆市再生育特殊情形[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10期
4 陈树德;;人口结构定律及其应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9期
5 陈友华;;中国可持续发展人口条件综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3期
6 黄硕;钟全煊;;人口老龄化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8期
7 陈树德;;人口结构研究——续马寅初《新人口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小平;;控制和减少人口总量就是优化人口结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9 朱冬梅;;完善十大公共决策机制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07期
10 周丽苹;;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书鹤;刘广新;;解决农村“两大人口问题”的基本对策和首要对策——论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建立渐进尚齿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玲琪;;西安市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调查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书鹤;孙桂湘;耿进玉;谢晓峗;董丽燕;;两大人口问题与老年四大保障战略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4 张肖敏;;加强生育政策和老龄化问题研究[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5 李清源;;优化出生性别结构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对青海省出生性别结构失调问题的研究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6 郝静;;试论计划生育对妇女地位的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概况[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8 魏鲁义;张银华;;计、卫、妇三体联姻 婚、产、育全程服务 四位一体开创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工作新局面——对资溪县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一体化服务的调研[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9 张华;何岑蕙;;中国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曹光杰;;临沂市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源分析[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现行生育政策没有改变[N];岳阳晚报;2010年
2 周学馨 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实现人口均衡发展贵在制度创新[N];中国人口报;2010年
3 周小磊 本报记者 伍政华;以人口均衡发展助推幸福抚州建设[N];抚州日报;2011年
4 周全德;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 不能单纯依靠生育政策调整[N];学习时报;2011年
5 江积仕 吴昌海 卢清海;连城开展计生主题宣传活动[N];闽西日报;2009年
6 省人口和计生委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云彦;从“民工荒”看我国人口均衡发展[N];湖北日报;2010年
7 梁先梅 本报记者 刘林;兆雅镇 计生专项整治凸显成效[N];泸州日报;2009年
8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N];昌吉日报;2010年
9 记者 咏梅;巴特尔电贺全区人口和 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10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服务“三个扬州”建设[N];扬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丽萍;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裴泓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利的促进及其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蒋若凡;人口发展政府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W,
本文编号:2469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6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