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对延边朝鲜族育龄妇女生育行为差异的影响程度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itoring and survey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2011,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on the fertility behavior of Kore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rural areas, Kore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urban areas and Kore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urban areas were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on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Korean wom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fertility behavior among several types of Kore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mobile migr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Kore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but it was not completely significant on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Kore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chose to have a second chil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迁移与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关系研究(13BRK023)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天路,黄荣清;人口学家为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把脉”[J];民族团结;2000年10期
2 杨子慧;论流动人口的生育行为[J];人口与经济;1991年03期
3 王化波;王鑫;;延边朝鲜族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4 陈卫;吴丽丽;;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5 尤丹珍,郑真真;农村外出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安徽、四川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周艳丽;;论影响城市知识女性生育意愿的社会因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贺鹏;;“六普”北京外来人口统计对宏观政策制定的指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高春凤;卢亚贞;;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5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的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玉艳;周颖;赵洪鑫;黄萍;程建萍;陈家鹏;武俊青;;中国三城市已婚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对期望孩子数的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年03期
7 郭未;安素霞;;流入地生育政策对流动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8 张卫文;;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年07期
9 朱宝树;;城乡人口结构差别和城市化的差别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彭良军;;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东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外流问题及法律对策[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3 段成荣;邹湘江;;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研究:人口流动受益者的责任重构[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洪鑫;中国三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现况及优质服务干预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1年
4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姬雄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姚静;欠发达农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叶江枫;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志俊;选择性转移、人力资本深化与内生农业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桂庆;1990年代末人口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汤少梅;增城市市民生育意愿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春楠;已婚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倩倩;流动人口生育观念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5 李成亮;苏鲁交界农村地区信仰基督教女性的婚育意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李新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怀孕和生育调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7 商世坤;农村教育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郝彬;1980年代我国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亮;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和行为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江丽娜;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砚莉;汤吉军;;东北老工业基地女性就业理论与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0年06期
2 郑真真;关于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影响的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6期
3 张天路,黄荣清;人口学家为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把脉”[J];民族团结;2000年10期
4 杨子慧;中国城镇移民生育状况的初步分析[J];人口与经济;1988年04期
5 杨子慧;论流动人口的生育行为[J];人口与经济;1991年03期
6 周祖根;人口迁移流动与生育[J];人口学刊;1993年05期
7 王化波;C. Cindy Fan;;省际间人口迁移流动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年05期
8 邱红;许鸣;;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J];人口学刊;2009年05期
9 王平权;农村→城镇迁移人口行为对生育行为影响的几点认识[J];人口学刊;1996年01期
10 顾宝昌;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人口研究;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正烈,金东奎;黑龙江今后十年朝鲜族人口及教育问题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金光世,郑洪波,李美兰;中国朝鲜族人口状况与再生产方式特点[J];统计与信息;1997年06期
3 金光世,郑洪波,李美兰;中国朝鲜族人口发展和人口再生产方式的状况及其特点的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金炳镐,泰成;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5 贾振勇;论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迁移和干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6 赵小静;论体操教学的心理定势[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7 阿前;运用迁移规律,搞好双语教学[J];保山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王晓斓;英法语言学习中的正负迁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陈燕萍;技能迁移与田径教学[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张春莉;学习的迁移理论新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冷静;吕坚伟;宁晔;李佳怡;;上海市区育龄妇女尿失禁与生育状况相关性分析(3658例)[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坤;;庄河市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问卷调查分析[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琼;卢秋连;;13584例孕前孕中育龄妇女TORCH优生筛查与处理[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杨瑶;;西宁市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探讨[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5 莫宝庆;王心如;陈海燕;徐丽春;;江苏省大型苯作业企业育龄妇女各孕期膳食状况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李润萍;李富平;;743例育龄妇女乳腺病调查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许吟;李裕;鲍优兰;;626例少数民族育龄妇女避孕现状分析[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肖菊芬;杨丽萍;李征雄;;玉溪市红塔区农村15年775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A];玉溪市第五届妇产、妇幼、计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万爱华;傅平;汪之顼;修新红;;青岛市城区120例中晚孕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膳食因素分析[A];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丁树奇;寇秀花;张媛;;育龄妇女乙肝病毒检测的优生学意义[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秋平;十万计生年画进农家[N];郴州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杨善军;生殖健康普查惠及育龄妇女[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路英俊 王超 李峰;育龄妇女小组长争比摘“星”[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日报通讯员 胡院彬 邓毅;“少生快富”的指导员[N];柳州日报;2008年
5 熊光银;巴州区温馨服务为孕产妇保驾护航[N];中国人口报;2009年
6 亓建军 付延路 高旭;门头沟区实施互助保障项目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N];中国人口报;2010年
7 通讯员 熊杨振;柳林育龄妇女争当“科技媳妇”[N];湖北科技报;2007年
8 吴先明 见习记者 许明锋;市计生委为开发区育龄妇女义务妇检[N];九江日报;2006年
9 尚陵彬;西吉硝河乡171名育龄妇女主动节育[N];宁夏日报;2007年
10 田志堂邋危祖望 李泽勤;人口计生局“村村行”惠及6万育龄妇女[N];团结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李秀梅;磷脂酶Cγ1在大肠癌细胞迁移和细胞—基质粘附中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尉建锋;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2.1增加粘着斑激酶磷酸化调控肿瘤细胞粘附和迁移[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子亨;有机/无机异质结光生电荷迁移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文夺;雌激素膜受体所介导的PI(3)K传导通路激活在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5年
6 丁怡;雷公藤甲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贺世明;成年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体内移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孙铭娟;Angioarrestin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程飚;创面愈合过程涉及的细胞信号转导及bFGF对信号通路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睿;拟除虫菊酯在土壤中迁移降解规律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赵德轩;错误分析与高中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献辉;商标翻译中文化蕴涵的迁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燕;高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松;从文化的角度看二语词汇习得[D];西南大学;2008年
6 周俊;茶园土壤酸化条件下铅在土壤—茶树系统中的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唐博;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8 武永锋;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非点源磷素迁移及其环境效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金磊;汉英中介语中的主题突出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晶;对中国学生写作中语法隐喻迁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2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0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