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困境及治理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6AMZ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锋亮;;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2 苏丽锋;;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特征与就业质量研究[J];民族研究;2015年05期
3 高向东;陶树果;;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性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4 曹煦;;兰州拉面风波愈演愈烈 专家“劝架”各方宽容共存[J];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32期
5 高向东;朱蓓倩;;城市清真拉面馆从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汤夺先;;民族身份运用与资本禀赋制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张文礼;杨永义;;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郑晓云;;当代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从云南谈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杨志强;;蚩尤崇拜与民族认同——论当今中国苗族树立“精神共祖”的过程及背景[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10 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防控问题研究[J];公安研究;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涵;;外出务工对少数民族人口国家认同的影响——以合肥市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2 高岳涵;;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曾煜;;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年05期
4 左岫仙;青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困境及治理[J];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04期
5 佟铃;;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与矛盾性关系评述[J];阴山学刊;2017年01期
6 青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7 玉万叫;乔东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路径探析——以云南A机构布依族社工介入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年01期
8 周瑞峰;徐秀娟;张亮亮;;弘扬“三祖文化”,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9 马建福;;流动社区的民族关系——以宁夏银川市同心路市场为个案[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田素庆;;中缅边境城镇缅甸籍人员生计方式与生活空间——基于云南瑞丽的调查[J];民族学刊;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丽锋;陈建伟;;我国新时期个人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年04期
2 房冠辛;张鸿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J];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3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J];今日民族;2014年10期
4 李实;;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状况[J];劳动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5 柳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6 李中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身份与收入差异——基于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调查[J];经济经纬;2013年05期
7 苏丽锋;;我国转型期各地就业质量的测算与决定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13年04期
8 马戎;;如何进一步思考我国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关于“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讨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高向东;朱蓓倩;杨胜利;;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新特征及发展趋势——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3年03期
10 李吉和;晏玲;;论新世纪我国民族政策发展的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鹰;中国西部城市群体的城镇化推进研究——川南城市群体的城镇化推进[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邓洪波;;从城市群体发展趋势看京、津、唐地区的联合[J];未来与发展;1986年04期
3 鲍寿柏;专业性工矿城市的变革及出路[J];安徽决策咨询;1999年07期
4 曾明星;吴瑞君;;论转型时期城市贫困化内涵嬗变及其新趋势[J];兰州学刊;2012年11期
5 ;民工兄弟:你在上海还好吗?[J];中国就业;2002年03期
6 乐志为;;城市文明,离我们多远?[J];大江周刊(焦点);2010年07期
7 南月省;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05期
8 肖枫 ,张俊江;城市群体经济运行模式——兼论建立“共同市场”问题[J];城市问题;1990年04期
9 吴菲菲;;细节决定城市的“高度”[J];中学生;2009年29期
10 刘晓鹰;试论中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都市带、城市群体与四川省城市化推进[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郭建科;韩增林;;中国城市群体的交通运输研究进展与展望[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红生;;印度城市化进程缓慢原因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向前;郭本海;黄莉;;城镇化发展水平视域的城市关联复杂网络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余万里;李海涛;;中国城市的国际角色展望[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6 贾明;;大众文化:现代都市的文化主潮——兼论文化与城市的关系[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7 隋清娥;张敏;;同一个城市,不同的阅读——茅盾与黑婴的城市小说文本比较[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8 伊拉·拉比多斯;郭子林;李岩;;城市与社会:美索布达米亚和希腊都市文明产生之比较研究[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朕;崛起的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1年
2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任政;城市正义 当代城市治理的理论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鲍宗豪;文明城市与可持续发展[N];文汇报;2011年
4 程铁军;“考试进京”,谬在何处?[N];安徽日报;2013年
5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王智斌;特区精神与城市气质[N];珠海特区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争做精神最富有的美丽杭州[N];杭州日报;2013年
7 呼延婷;城市文化活动浅议[N];珠海特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坤民;加快城市化须关注“公共”关怀[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俞愉 高坡;民工环境也是生产力[N];苏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屈金星;要大力扶持资源性城市[N];中国矿业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倩兰;传统与现代之间:电影《美丽上海》的创伤叙事[D];复旦大学;2014年
2 付琪琦;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广西流动儿童城市融合的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3 王文慧;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4 刘冰津;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城市融入[D];云南大学;2016年
5 宋静媛;制造业劳工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丁苏萍;渡往城市的“船”[D];复旦大学;2008年
7 白晓荣;边缘群体的城市适应[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刘欣;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认同特点及其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9 江怡平;论世纪之交内地电影中的城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珊珊;“城”与“乡”的纠结:三十年(1978-2008)乡土电影中的城乡二元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2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5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