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9-11-08 05:53
【摘要】:文章以国内外城市增长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基于长三角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来研究1990~2010年间城市增长,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并且人口迁移和城市经济集聚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人口迁移通过增加当地市场潜力、规模经济和外部性等促进了城市经济集聚,而城市经济集聚进一步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移。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建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制度性限制,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集聚功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远;邾慧;;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状况和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2 龙奋杰;郭明;;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龙奋杰;王宁;张艳奇;;影响中国城市增长的因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4 张蕾;王桂新;;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5 张立;;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陈良文;杨开忠;吴姣;;中国城市体系演化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8 徐现祥,李郇;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9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10 孟可强;陆铭;;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J];南方经济;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枭麟;;江苏省城市规模效益时空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2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娟;李晓光;李淑颖;;财政支出对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4 王丽,吕康娟,关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要素集成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5 刘源;刘培森;;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6 陈伟民,蒋华园;城市规模效益及其发展政策[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7 杨明洪,张强;投资与西藏城镇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8 苏素;贺娅萍;;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9 周天勇;城市及其体系起源和演进的经济学描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7期

10 史晋川;战明华;;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增长机制的重构——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古典模型的拓展[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高晓辉;梅昀;;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颖;;城乡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陆剑;李菲;;中国产业间的俱乐部收敛:1993—2002[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宁钟;王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层级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9 周吉梅;关楠;;非平衡路径下的经济增长差异——基于资本形成效率的实证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10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韩海彬;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收敛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稳琴;经济与福利双目标下的城市发展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曾杰杰;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官青;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王志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周亮;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吕丹丹;城市规模增长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区域不对称性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蒋满元;;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探讨[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3 林康;;长江三角洲人口集聚与布局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4 顾朝林;张敏;张成;张晓明;陈璐;汪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5 平新乔;政府保护的动机与效果——一个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6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7 龙奋杰;郭明;;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8 张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体系的演变[J];城市规划;2001年04期

9 周军;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J];城市问题;1995年04期

10 李健;宁越敏;石崧;;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扬 余维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永红;跨国公司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2 张蕾;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及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本毅;;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机制及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2 林康;;长江三角洲人口集聚与布局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3 高向东;汪志;黄丽鹏;;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J];科学发展;2010年09期

4 王红霞,王桂新;市场开放进程中的工业企业集聚与人口城市化——长三角地区人口城市化的动因探析(1984—2002)[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5期

5 王桂新;董春;;中国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年03期

6 胡萍;卢姗;;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空间差异[J];西北人口;2007年03期

7 王大奔;;“人口准入”与人口规模调控[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海燕;朱宝树;崔海英;;就业迁移的人力资本差别效应——以长三角为例[J];南方人口;2006年01期

9 王桂新;刘建波;;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2期

10 陈前虎;汤婧婕;;长三角城镇密集地区人口变迁的时空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周燕;;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问题的反思——基于公共政策与管理视角[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叶建亮;;歧视性公共产品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对户籍制度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钱紫华;何波;;从《人口规程》到重庆市区县规划实践[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午禄;;改革开放30年促使北京人口发展呈现六大巨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刘杨;刘剑;徐建刚;;从生态学视角看城市人口容量问题[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亚娜;;世界城市建设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谷军;康琳;;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调控[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赵秀池;;北京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研究[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9 盛广耀;;从非典事件看城市外来人口管理[A];我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抗击“非典”初战告捷后引发的思考[C];2003年

10 韩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途径的探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远;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2 ;流动人口促进城市发展[N];广东建设报;2000年

3 李俊雄;人口该多一点还是该少一点[N];东莞日报;2011年

4 李路路 王奋宇;现实与担忧——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1年

5 记者 王尚锋;研讨科学扩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问题[N];商洛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徐彬彬 王伟;实现城市人口规模双扩张[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孙瑞灼 吴杭民 张永琪 张希 遐迩;调控城市人口规模当咋做[N];湖北日报;2010年

8 张希锋 赵卫东;商州全力扩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N];商洛日报;2010年

9 冯晓英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人口规模应由行政控制走向合作治理[N];中国人口报;2011年

10 陆铭;上海人口密度偏低 人口规模偏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卢继宏;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基本问题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德江;人口老龄化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于群顺;长三角独生子女规模估计及其养老支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张蕾;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适度人口容量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冰宇;黑龙江省人口城市化过程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超;城市人口规模界定的理论及实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崔红燕;基于DFS的长三角人口发展决策支持模型及系统设计[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传岭;区域发展中的人口承载力和适度人口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太富;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市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李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宇;当代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新形势、新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7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57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