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图文】:
机、实际分布情况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实际生存状况,本研究在参考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分析框架(SLA)与CARE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图1所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模型。由图1可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系统包括生计风险、生计制度与氛围、生计资本、生计战略与生计输出。图1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模型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生计风险包括社会经济形势变化、政治风险、家庭成员健康恶化、家庭成员失业等方面,这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陌生的流入城市中常常面临的现实问题。生计制度与氛围指国家与城市当地政府有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公共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城市包容性等城市文化氛围等。生计资本包括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与政治资本等。1.人力资本指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即通常所说的文化程度与专业技能,其强弱程度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能否顺利实现就业、择业与创业有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2]2.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3.文化资本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原先所拥有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在流入城市后的适应性及带给他们的各种影响等方面;4.经济资本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拥有各类资金的总和。经济因素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稳定的收入既是满足他们城市生活最低需求的基础,也是享受更好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经济支撑;5.政治资本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利用各种合法政治渠道谋求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2 孙志祥;;流动人口社会救助问题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王飞;吴大华;;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4 汤夺先;王增武;;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利贫困问题论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5 刘振宇;;论我国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权利保障[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允武;王莹;;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J];民族学刊;2011年01期
7 黄建伟;刘典文;喻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研究[J];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8 张翼;许传新;;少数民族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公立教育的调查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李伟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生存与适应—以武汉市的调研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5期
10 田代武;张克勤;朱朝晖;吴国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调查——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伟;;失地农民生计研究现状及其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2 丛旭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何培元;;西南民族地区人口问题与教育的相互约制关系及调适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5 王成超;杨玉盛;;基于农户生计策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效应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6 尹衍雨;王静爱;雷永登;易湘生;;适应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7 李翠珍;徐建春;孔祥斌;;大都市郊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6期
8 刘小茜;王仰麟;彭建;;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8期
9 寇淋;;可持续生计文献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2年06期
10 卫晓晓;侯彦杰;;浅谈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罗文春;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征收补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李晓敏;贫困地区农户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马海寿;当代新疆昌吉地区回族生计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杨璇;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君;农户信用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媛;栖居·信仰·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硕;少数民族进城务工经商服务和管理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沈瑜祥;活在他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健;城市流动少数民族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牛燕军;城市化背景下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李健强;发展的实践与隐藏的文本[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威;岷江上游藏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9 张海鸥;苏州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周丽;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2 段平忠;;我国流动人口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4 徐志e
本文编号:2570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7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