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穆光宗;;构筑人口均衡发展型社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圣云;马仁锋;沈玉芳;;中国区域发展范式转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响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3 李建民;;论人口均衡发展及其政策涵义[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05期
4 张车伟;;树立新的人口观 实现人口均衡协调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05期
5 王军平;;中国人口发展指数研究[J];人口学刊;2010年02期
6 于学军;翟振武;杨凡;李建民;穆光宗;;为什么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J];人口研究;2010年03期
7 陆杰华;朱荟;;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人口研究;2010年04期
8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课题组;马力;桂江丰;;以科学发展为主导 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J];人口研究;2010年05期
9 陈仲常;张翠姣;章翔;;中国人口发展监测评价模型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磊;;中国人口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2 陆杰华;朱荟;;关于社会管理框架中的人口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城市观察;2011年05期
3 梁慧;;户籍制度改革的制度效果——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的一种解读[J];改革与开放;2011年08期
4 赵红宽;曹国宏;高丽丽;;论女性人力资本与人口均衡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年20期
5 李辉;刘云德;;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基于历史的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赵腾;;人口与消费的和谐发展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3年17期
7 张海燕;;湖南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出路[J];沧桑;2013年04期
8 王春兰;杨上广;;中国区域发展与人口再分布新态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9 周炎炎;王学义;;中国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10 刘劲松;;中国人口地理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陆杰华;黄匡时;;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兼论“人口均衡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系[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继宏;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基本问题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廖海亚;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张勰;中国西部人口素质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许世存;吉林省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曾永泉;转型期中国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闫智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魏欣;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罗平;欠发达地区人口均衡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雪芹;“三型社会”视域中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方兵;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问题的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郭云丽;宏观调控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张翠姣;我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褚凤飞;基于科学发展的副省级城市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卫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慧;城市人口空间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邱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指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鲁魁锋;近2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10 张曦;西安市人口容量与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长虹;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2 王圣云;沈玉芳;;福祉地理学研究新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3 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4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5 马仁锋;王筱春;张猛;刘修通;李文婧;韩博;;云南省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及反思[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6 马仁锋;沈玉芳;张海燕;王筱春;张婧;王能洲;;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的规划体制创新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3期
7 王圣云;沈玉芳;;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8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杨开忠;;区域发展研究的兴起与演变——兼谈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J];经济地理;1990年03期
10 樊纲;;论均衡、非均衡及其可持续性问题[J];经济研究;199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N];中国人口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鼓与呼[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2 王少安;;努力办好理工科大学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3 耿明斋;;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4 ;建设中原经济区之媒体篇[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5 刘荣增;;中原经济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三大统筹”工作[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6 张卫宪;;自觉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J];河南教育(中旬);2012年01期
7 孙寅生;;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年03期
8 沈田青;;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许青云;;在改革创新中培养高素质人才 切实担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使命[J];河南教育(中旬);2012年03期
10 刘秀英;;高等教育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吴宏亮;贾迪;尹雷雷;;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世杰;;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的途径[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张君;曾杰;王玲;;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信阳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5 张占仓;;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文静;;基于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整合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许亚宣;李小敏;史聆聆;段宁;胡炳清;;中原经济区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8 任星;许家伟;乔家君;;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汴产业的分工与对接[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于燕;;粮食生产与中原经济区建设[A];粮食生产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建中;;序[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阳成邋杨剑霞 记者 孟素芳;我省再版中原经济区交通图[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长治市副市长 曹惠斌;规划助力中原循环经济区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谨言;相信市长,,也相信市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方尚俊;中原四省13市市长邯郸论剑共谋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艾秀廷邋通讯员 艾换平;中原经济区13市市长聚会邯郸共商循环经济一体化[N];河北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虹;中原经济区第十八届市长联席会12月初在邯举行[N];邯郸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程益聪;山水一脉 中原一家[N];邯郸日报;2007年
8 记者 雷汉发邋宋美倩;中原经济区加强协作取得丰硕成果[N];经济日报;2007年
9 李广贞邋孟德荣;中原经济区合作方兴未艾[N];西部时报;2007年
10 见习记者 王新磊;中央政策未垂青 4省13市自建中原经济区[N];华夏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济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孟骞;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3 汪一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重要矿产资源支撑及保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娜;中原经济区地方府际合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郑萌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金融支持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燕丽丽;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D];河南大学;2012年
4 曾琰;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刘中原;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崔丹凤;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上街区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新红;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评价及路径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娄恬;河南省金融业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贺亚锋;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菲菲;中原经济区劳动力素质现代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64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