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社会生育成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09:31
【摘要】: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西方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从宏观角度对人口影响因素或从微观人口经济学角度对家庭生育决策的研究,为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众多视角。但对于有机连结接宏观与微观,将人口数量与家庭生育决策联系起来的研究仍是一大空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解释家庭生育决策时,社会学派提出了社会网络和互动理论、文化扩散化理论,社会心理学派提出了个体-社会动机理论,是尝试连接社会宏观层面的人口数量与家庭微观层面的生育决策的一种努力,但这些理论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分析网络互动和文化扩散、个体与社会连接的具体根源何在,途径何在? 笔者深受启发,尝试从社会心理学关于模仿或趋同行为理论研究的这一视角,找寻出家庭在生育决策行为上的趋同性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李建民在《论社会生育成本及其补偿》一文中提出了社会生育成本这一概念,为笔者探索宏观人口数量与微观生育决策二者间的关系提供了概念要素和研究契机。全文除前言和结束语外,总共由六章组成。 第一章是对中西方在生育成本研究理论的综述。第一部分是对生育成本研究的历史回顾,说明了学界在研究生育成本时存在从微观向宏观拓展并有机结合二者的这一过程,即体现为生育家庭成本、生育社会成本和社会生育成本研究三个阶段。第二部分是对经济学派、社会学派和社会心理学派关于生育决策理论的综合概括,找出影响生育成本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则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并指出对社会生育成本进行研究的途径及意义所在。 第二章是对社会生育成本的界定。第一部分对适量人口进行三维建构,分别为适量人口的三级内容、三个方向和三个阶段,并提出确定适量人口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社会生育成本的界定。先是对社会生育成本的概念及与其它概念的关系进行界定。接着,提出人的需求及需求系统理论,为分析社会生育成本的构成提供依据。而后,描述社会生育成本四大组成部分。最后,提出社会生育成本的界定准则。 第三章是对社会生育成本成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第一部分是社会生育成本形成的路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心理学关于模仿或趋同理论的概述,为生育趋同理论建构作铺垫。第三部分是对生育趋同行为进行理论建构,指出了生育趋同的特点、类型和影响因素。第四部分进行生育趋同行为理论的实证检验,说明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对于生育数量趋同的影响作用。 第四、五、六章是在第三章关于生育趋同理论和实证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第四章提出了社会生育成本控制的社会对策,即控制人口数量仍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导向。第五章提出了社会生育成本控制的家庭对策,即只有解决养老问题和提高女性地位,才能塑造新型的生育文化。第六章则提出了社会生育成本控制的个人对策,即从阶层整合的角度提倡对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有效重组,为阶层流动创造条件,从而为塑造良性生育趋同行为创造有利的个人条件。 社会生育成本研究的最主要工作是找出家庭在生育决策时存在的趋同行为模式与社会对生育需求之间的关系,即微观决策与宏观人口数量的关系,这一视角为我们提供控制人口数量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于如何为个体创造良性生育趋同的条件,杜绝不利于社会生育需求目标的生育趋同模式,从而有机协调个体与社会在生育上的需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图文】:

曲线,生育率,假说


解释存在超额供应的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所以,他从社会系入手,来剖析发展中国家生育的过程。其理论模型如图 家庭希望存活的孩子数,虚线 Cn 表示在自然生育率状态下这是由于死亡率降低而导致家庭拥有孩子数逐步增加并保表示时间,越靠近右方越接近现代。在点 m 的左方表示超此时父母不能得到所期望的孩子数。C 曲线表示父母实有受自然生育率支配,所以处于 Cn 下方。父母期望孩子数 期出现,所以出现在点 m 的右方,,此时出现了孩子的超额示的是超额供给部分,当现代化发展达到了点 h,此时由大于因抑制生育率所花费的损失,生育率会下降,C 曲线R 的垂直距离表示个人对生育控制的程度,只要福利仍大降,临界点会从 h 点向 m 点逐渐靠拢。

沙漏


图 2-12 熵的沙漏[59](P40),熵的沙漏原理告诉我们在地球内自然资源是恒定的,物质生产的定的自然资源,并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资源具有稀缺性、非可再生产性,以及遭受破坏后的不可逆转性,源即使被某些其他资源所替代,但若进行非可持续性的消费,总有枯竭。由于人类的衣、食、住等需要都与自然资源有关,并在生产相关,所以生存性需求的满足必然要触及生态系统。人口再生产与资源、环境关系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最先触及的问题是粮食问题,而粮食的供给离此,选择土地和粮食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将初步明了生育与资源人口与资源的关系表现在人口与食物的关系上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C92-0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碧英;;试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7期

2 吕红平;董项楠;何颖玉;;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8期

3 薛碧英;;试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4 郑彪;;新时期如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世艳;农村妇女生育观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吴限;资源、环境约束下生育成本分析:以中国生育政策变迁为例[D];河北大学;2010年

3 陈莉;公共政策变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段晓婧;内蒙古包头市“80后”已婚人群生育意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魏艳阳;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2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642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