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分异性,以及不同原因的流场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进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阶段;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部塌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口省际迁移的辐合流场与辐散流场在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的迁移辐合中心;东北与山东的对流渐趋消失,西北取代东北成为非沿海区域新的人口引力中心;以秦岭-淮河线东段和黑河-腾冲线南段为界,人口迁移分裂为东南和西北两大“流域”。就业迁移的优势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人口和人才流动的第一动力;婚姻迁移的主流方向是西南贫困山区指向华东农村,形成了西南“喀斯特新娘输出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区域差异 流场模式 中国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41)~~
【分类号】:C922
【正文快照】: 1引言大规模人口迁移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最壮观的社会潮流之一,它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成长,维护和进化了城市的功能[1],同时也带来城市犯罪率上升,超计划生育,传染病、艾滋病风险增加等一些社会问题[2-5]。人口迁移的正负效应相辅相成,往往使管理决策首鼠两端,也使相关问题成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丁金宏,杨鸿燕,杨杰,翁建红,张彬彬;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及其社会控制——透过新闻资料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6期
3 段成荣;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4 丁金宏;中国人口省际迁移的原因别流场特征探析[J];人口研究;1994年01期
5 王桂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节旺;安徽崛起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J];测绘科学;2003年01期
3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4 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5 张敏,石爱华,孙明洁,易晓峰;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6 董鉴泓;城市(镇)化与发展小城镇[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7 毛媛媛;戴慎志;;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8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9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史文中;中国省级人口增长率及其空间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10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涛;;近代中国人口研究刍议[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叶敏;杜鹏;;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洪涛;白先华;;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陈爱国;陈新平;;中部农村流通体系现代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薛泽洲;中国中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李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全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伟;互联网时代遥远国家中澳间相互作用背景、过程与机理[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蕾;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敏;SA方法在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服务需求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4 陈小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控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燕辉;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6 周林刚;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宁;期望与现实:农户迁移城镇后的生活状况研究——基于全国463份调查问卷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8 赵波;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宜君;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人口流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廖龙辉;当前城市外来民工犯罪的社会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燕;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城市问题;1997年06期
2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3 杨子慧,萧振禹;流动人口与城市化[J];人口与经济;1996年05期
4 宁越敏;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7年02期
5 黄晨熹;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特征与社区化管理──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1999年04期
6 王桂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地域结构探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超;薛东前;;大连市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及驱动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2 张丽;吕康银;王文静;;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影响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1年04期
3 张艳娥;;陕北农村女性人口迁移的动因及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朱冬梅;;完善十大公共决策机制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07期
5 赵中维;;家庭重构方法与历史人口学研究[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6 张蕾;王佳丽;;浙江省人口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7 陈波;;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8 李文慧;谢可贵;陶建军;余光辉;;苏南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9 孟兆敏;吴瑞君;;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基于上海、苏州等地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沈建法;王桂新;;人口迁移的户口效应:广东省户口移民与非户口移民的比较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伟;吴志强;邓雪nr;;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的制度分析与城乡关系转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检验[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北京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课题组;尹志刚;;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调查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丁四保;;我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敏;;浅析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措施——以石阡县农村人口增长为个案[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云彦(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我国的人口迁移及其政策导向[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郭志仪 李娟 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主体功能区间人口迁移分析[N];中国人口报;2009年
3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袁政;简论人口迁移理论的跨学科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4 余庆年 施国庆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0年
5 记者 吴少男;我区人口迁移呈现两大路径[N];宁夏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刘文宁;折射文明与进步的人口迁移[N];工人日报;2002年
7 张红;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N];中国人口报;2001年
8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远;坚持推动人口迁移和人口空间集聚[N];解放日报;2009年
9 记者 曲一琳;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建立人口迁移 流动调节机制[N];光明日报;2010年
10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魏津生;城镇化和人口迁移de新世纪[N];中国人口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霞;埃及人口迁移研究(1952年—2011年)[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振球;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韩丹;吉林省省际人口迁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鑫;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迁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文慧;江西省人口空间动态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阳香;大城市人口迁移与房价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李丽君;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王丽丽;沿海地区县域人口迁移机制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雨;大都市人口发展与空间分布比较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9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