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6 00:44
  中国人口流动进入总量稳定下的空间调整新阶段,存量流动人口的再流动成为塑造人口和城镇化格局的主体因素。本文从户籍地和前期流入地两个基点出发,综合考虑地理、制度、信息、社会、认知等维度,构建了双重多维邻近性影响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嵌套Logit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多维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的空间选择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口再流动时,会选择与自身知识水平更匹配、与户籍地和前期流入地都更近、信息联系都更强的城市,但社会联系仍主要依靠老家。流动人口具有回到户籍所在省(区、市)的主观意愿,但省内城市普遍机会不多、环境欠佳,缺乏吸引力。相对而言,女性对同乡网络的依赖高于男性;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老一代的特点,甚至比后者更依赖老家的信息和社会联系;高学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深度社会融入使其能够利用本地化社会资本,再流动的空间选择也与流入地居民更为类似。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2010年中国各地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与2017年再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级别对农民工市民化倾向的影响[J]. 李海波,仇保兴.  城市问题. 2019(11)
[2]空气污染与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基于流动人口就业选址行为的研究[J]. 孙伟增,张晓楠,郑思齐.  经济研究. 2019(11)
[3]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J]. 刘金凤,魏后凯.  经济管理. 2019(11)
[4]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刘涛,陈思创,曹广忠.  中国人口科学. 2019(03)
[5]地理距离、方言文化与劳动力空间流动[J]. 鲁永刚,张凯.  统计研究. 2019(03)
[6]基于空间滤波方法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驱动因素[J]. 古恒宇,沈体雁,刘子亮,孟鑫.  地理学报. 2019(02)
[7]多维邻近性对中国出口产品空间演化的影响[J]. 贺灿飞,金璐璐,刘颖.  地理研究. 2017(09)
[8]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及影响因素[J]. 赵金丽,张学波,宋金平.  经济地理. 2017(05)
[9]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多边效应机制分析[J]. 蒲英霞,韩洪凌,葛莹,孔繁花.  地理学报. 2016(02)
[10]城市间的“孟母三迁”——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向的经验研究[J]. 夏怡然,陆铭.  管理世界. 2015(10)



本文编号:3035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035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