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新疆民族人口与区域经济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01:03

  本文关键词:新疆民族人口与区域经济分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评价了新疆主要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然后分析了各县市人均收入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通过统计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一致性分析经济区域分异与民族分异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新疆13个主体民族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新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有明确的负相关;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既具有民族分异的特征,也具有空间分异的特征,而且民族与空间分异的格局已经演化到高度耦合的状态。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关键词】民族人口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 耦合度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JJ01)
【分类号】:F127;C924.2
【正文快照】: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多维、多元的动态关系,对于具体区域人口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其时空特性与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进行具体的分析[1]。国内对新疆人口与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有少数研究涉及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关于新疆人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建光;;人口分布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时空效应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马戎;;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工走向沿海城市——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劳务输出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5期

3 张毅,何秉宇;新疆兵团人口迁移与新疆社会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高志刚,韩延玲,韩德林;新疆市县经济发展梯度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沁洁,聂爱文;从人口迁移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的特点[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代合治;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3 朱光良,祝炜平;区域评价中多指标与单指标分析之比较——以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4 代合治,陈秀洁;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5 杨上广,陈宗洵;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研究[J];福建地理;2001年01期

6 高志刚,韩延玲;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年02期

7 韩延玲,高志刚;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8 金宝石,查良松;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对策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9 侯敏,陈飞,郭兆成;烟台市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2期

10 高志刚;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霆;宋岭;;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新武;新疆财政农业投入管理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春林;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公共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徐文修;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绵生;山东省东部城市群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明;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及县级尺度案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新成;试论新世纪新疆少数民族扶贫工作的战略选择[D];新疆大学;2004年

4 李新萍;新疆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度的时空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5 殷朝华;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6 张瑞娟;新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环玉;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朱丽玲;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9 李峰;新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蒙丽琴;山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山,冯宗宪;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2 向清成;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3 李诚固,李培祥,谭雪兰,刘文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1期

4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5 李新运,,张海峰;主成分分析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梯度分区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1期

6 任佩瑜,黄璐,李贻伟;西部老工业基地战略性再造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7 高志刚;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初探[J];干旱区地理;1996年01期

8 海热提·涂尔逊,叶文虎,韩德麟,蒙雪琰,艾里西尔,李新琪;新疆跨世纪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思路[J];干旱区地理;2000年01期

9 高志刚;20年来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2年03期

10 高志刚;产业结构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荣清;;中国各民族人口增长的因素初探[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陈秀英;;中国布依族人口的变迁[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3 贾卫兰;王进永;;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人才一体化协作的规划建议[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南文元;;西宁市回族人口文化程度落后的原因分析[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5 廖艳;;民族习惯法对占里人口发展的影响[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彦东;牛存义;李智;;郑州市人口发展与控制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李思名;;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比较研究——以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抽样资料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居正邋杨璐维;重视边境一线人口减员问题[N];云南政协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广艳;始于拓荒 止于无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夏海勇;凝聚力 推动力 支撑力[N];中国人口报;2005年

4 通讯员 张煜;我州人口快速向城镇聚集[N];昌吉日报;2007年

5 人口所 张翼;当前我国人口的新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王言 区人普 周丹玲;人口分布存在地区差异[N];广西日报;2002年

7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张天路;西部民族人口演进与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张天路;少数民族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N];中国民族报;2003年

10 通讯员 侯雨林 邓兵;“东城明珠”耀新辉[N];常德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新疆民族人口发展对比分析——论民族人口政策对民族人口发展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3年

2 毕其格;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斯琴其木格;内蒙古蒙古族人口结构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姚晓涛;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林芝人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丽君;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艳;四川省重点开发区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何慧;基于EOP-MM模型的湖南省适度人口规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震京;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流动人口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民族人口与区域经济分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04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