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8 18:10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例,探讨了社会分层状况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影响。将社会分层划分为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两种类型,其中,客观分层用教育程度、工作单位类型、家庭年收入三个指标进行测量;主观分层用受访者主观自评的阶层归属进行测量。研究表明,主客观分层都会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产生影响,但主观阶层归属对女性群体生育二孩决策的影响比客观分层更稳健、更显著。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2020,35(06)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客观社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
2.1.1 教育分层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影响
2.1.2 职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
2.1.3 收入分层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影响
2.2 主观社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
3 数据和方法
4 实证分析
4.1 不同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相关分析
4.2 社会分层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影响的模型分析
5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作支持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以广东省S市为例[J]. 曾远力,闫红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青年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和家庭支持关系研究[J]. 曾远力. 当代青年研究. 2018(03)
[3]家庭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的实证研究[J]. 梁宏. 南方人口. 2017(06)
[4]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研究[J]. 张海东,杨城晨. 社会学研究. 2017(05)
[5]子女性别结构、家庭经济约束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兼论代际和社会阶层的影响[J]. 李荣彬. 青年研究. 2017(04)
[6]全面二孩时代二孩生育的阶层差异研究[J]. 葛佳. 人口与经济. 2017(03)
[7]“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态势趋势变动[J]. 罗雅楠,程云飞,郑晓瑛. 人口与发展. 2016(05)
[8]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目标人群及新增出生人口估计[J]. 翟振武,李龙,陈佳鞠. 人口研究. 2016(04)
[9]主客观社会地位对社会信任心态的影响[J]. 谭旭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10]生育率的阶层差异将形塑M型社会[J]. 方长春,陈友华. 探索与争鸣. 2016(01)
博士论文
[1]收入差距、子女需求及生育行为差异[D]. 张新洁.山东大学 2017
[2]低生育水平地区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分析[D]. 李玉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本文编号:3088707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2020,35(06)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客观社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
2.1.1 教育分层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影响
2.1.2 职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
2.1.3 收入分层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影响
2.2 主观社会分层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
3 数据和方法
4 实证分析
4.1 不同女性生育二孩决策的相关分析
4.2 社会分层对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影响的模型分析
5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作支持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以广东省S市为例[J]. 曾远力,闫红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青年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和家庭支持关系研究[J]. 曾远力. 当代青年研究. 2018(03)
[3]家庭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的实证研究[J]. 梁宏. 南方人口. 2017(06)
[4]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研究[J]. 张海东,杨城晨. 社会学研究. 2017(05)
[5]子女性别结构、家庭经济约束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兼论代际和社会阶层的影响[J]. 李荣彬. 青年研究. 2017(04)
[6]全面二孩时代二孩生育的阶层差异研究[J]. 葛佳. 人口与经济. 2017(03)
[7]“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态势趋势变动[J]. 罗雅楠,程云飞,郑晓瑛. 人口与发展. 2016(05)
[8]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目标人群及新增出生人口估计[J]. 翟振武,李龙,陈佳鞠. 人口研究. 2016(04)
[9]主客观社会地位对社会信任心态的影响[J]. 谭旭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10]生育率的阶层差异将形塑M型社会[J]. 方长春,陈友华. 探索与争鸣. 2016(01)
博士论文
[1]收入差距、子女需求及生育行为差异[D]. 张新洁.山东大学 2017
[2]低生育水平地区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分析[D]. 李玉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本文编号:3088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08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