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新型城镇化下中部流出地村庄的人口转型特征与微观成因——以湖南岳阳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1 04:43
  新型城镇化驱动下,乡村人口转型呈现就近非农化不断增强等新特征。本文以岳阳市为例,首先揭示人口转型的总体格局,选定城关型、偏远山区型、传统农业型三个典型村庄,全面透视其外出、常住人口的转型特征,揭示自然本底、地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影响。发现:中部地区人口以流向省外为主,但回流增强,主要流向镇街;城关型村庄人口以就近(地)非农化为主;偏远山区村庄异地城镇化为主、就近非农化为辅;传统农业村庄人口外流、就近城镇化与非农化并存;村庄资源禀赋及利用程度、地域经济水平、生活服务配套等对人口外出程度和距离、择居(业)、年龄和家庭结构、村庄兴衰有不同影响,城镇化应因况施策。 

【文章来源】:人文地理. 2020,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新型城镇化下中部流出地村庄的人口转型特征与微观成因——以湖南岳阳市为例


案例地区位图

人口,比例,竹器,楠竹


B村隶属于临湘市羊楼司镇。镇区位于城区以东14.00 km,辖区面积281.11 km2;户籍人口5.62万,人口密度低,全镇外出达20.87%。该镇因处山区,耕地极少,但得以广泛种植楠竹,并兴办了多家加工企业,享有“中国竹器之乡”的美誉,另有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是全国重点镇。但目前发展有限,提供就业岗位不足。2017年,该镇财政收入7800.00万元,低于全市镇街平均水平(10150.00万元)。图3 每年新增外出人口数与省内流动比例

人口,内流,比例,就业不足


图2 分流向的外出人口比例B村距镇区10.00 km,但因山路,车程约40分钟。该村辖区面积大(38.00 km2),户籍人口少(2600人),耕地破碎,人均仅0.65亩,荒废严重。近几年村里虽建成楠竹合作社、果蔬采摘园、旅游农庄,但尚处积累阶段,效益欠佳。“山上竹木出不来,地上洪水满田盖,娃子读书到村外”是该村的真实写照。概括而言,B村是发展有限,就近就地就业不足和生活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型村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流动人口分布演变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省际、省内流动的对比分析[J]. 王新贤,高向东.  地理科学. 2019(12)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 王跃生.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4)
[3]城镇化背景下天津乡镇农村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初探[J]. 岳晓鹏,刘畅,吕宏涛,王君.  现代城市研究. 2019(06)
[4]中国城镇人口“镇化”发展的时空分异[J]. 刘盛和,王雪芹,戚伟.  地理研究. 2019(01)
[5]武汉市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影响因素[J]. 郭炎,唐鑫磊,陈昆仑,李志刚,林赛南.  经济地理. 2018(10)
[6]基于农业要素收益率视角的“刘易斯拐点”判断[J]. 郭磊磊,郭剑雄.  经济经纬. 2018(03)
[7]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J]. 郑小玉,刘彦随.  人文地理. 2018(02)
[8]城镇化和乡城转移对未来中国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J]. 孟向京,姜凯迪.  人口研究. 2018(02)
[9]劳动力流动、家庭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张安驰,樊士德.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3)
[10]江苏省流动人口分布的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基于城乡建设用地的探讨[J]. 车冰清,沈正平,陆玉麒,王毅.  人文地理. 2017(06)



本文编号:3112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112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