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境外人口的空间集聚与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21-04-01 20:17
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以来,在沪境外人口数量激增。基于2015年街镇尺度的上海全市实有人口数据和2017年村居委尺度的浦东新区实有人口数据,研究在沪境外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境外人口择居在上海全市呈现高度集聚,空间聚类多分布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导的开发区附近。进一步分析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外籍人口集聚机制发现,境外人口的空间集聚受到社交网络、就业机会、住房市场以及政府规划的影响。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19,26(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7年浦东新区境外人口空间分布和聚类分布
浦东新区“境外人口—境内人口”累计占比变化
进一步运用差异指数测度境外人口与境内人口居住隔离水平。在全市范围———街道尺度,境外人口与境内人口的空间差异指数为58。在更加精确的浦东新区范围———村居尺度,差异指数为71。表2显示,当前在沪境外人口与境内人口的居住分异水平,并不低于美国大城市少数族裔群体与白人群体的空间分异程度[52]。图2 2017年浦东新区境外人口空间分布和聚类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在华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的案例研究[J]. 刘云刚,周雯婷,黄徐璐,全志英. 地理科学. 2017(07)
[2]全球化背景下在华韩国人族裔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以北京望京为例[J]. 周雯婷,刘云刚,全志英. 地理学报. 2016(04)
[3]上海古北地区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特征[J]. 周雯婷,刘云刚. 地理研究. 2015(11)
[4]中国大陆境外人口的最新状况和特征分析[J]. 杨菊华. 统计与决策. 2015(18)
[5]“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J]. 李志刚,杜枫. 城市规划. 2012(08)
[6]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J]. 李志刚,薛德升,杜枫,朱颖. 地理研究. 2009(04)
[7]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 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Alison Brown. 地理学报. 2008(02)
本文编号:3113910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19,26(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7年浦东新区境外人口空间分布和聚类分布
浦东新区“境外人口—境内人口”累计占比变化
进一步运用差异指数测度境外人口与境内人口居住隔离水平。在全市范围———街道尺度,境外人口与境内人口的空间差异指数为58。在更加精确的浦东新区范围———村居尺度,差异指数为71。表2显示,当前在沪境外人口与境内人口的居住分异水平,并不低于美国大城市少数族裔群体与白人群体的空间分异程度[52]。图2 2017年浦东新区境外人口空间分布和聚类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在华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的案例研究[J]. 刘云刚,周雯婷,黄徐璐,全志英. 地理科学. 2017(07)
[2]全球化背景下在华韩国人族裔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以北京望京为例[J]. 周雯婷,刘云刚,全志英. 地理学报. 2016(04)
[3]上海古北地区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特征[J]. 周雯婷,刘云刚. 地理研究. 2015(11)
[4]中国大陆境外人口的最新状况和特征分析[J]. 杨菊华. 统计与决策. 2015(18)
[5]“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J]. 李志刚,杜枫. 城市规划. 2012(08)
[6]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J]. 李志刚,薛德升,杜枫,朱颖. 地理研究. 2009(04)
[7]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 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Alison Brown. 地理学报. 2008(02)
本文编号:3113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11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