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8:41
对于北京市人口容量的探讨,现有学者多从资源环境角度预测,而较少从经济角度分析。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本文从经济发展与就业的角度对北京市人口容量进行了探讨,目的是预测2008-2020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以及在其中就业的人口所能承担的总人口规模,即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结果的中方案显示,在就业人口由高到低的抚养负担状态下,至2010年,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在2210-1657万人之间,至2015年,该容量为2377-1782万人,至2020年,该容量在2636-1977万人之间。本文对于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的预测值普遍大于此前学者们从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角度研究的北京市人口容量。这一方面说明了目前自然资源等因素是限制北京市人口容量的瓶颈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可以支撑的北京市人口容量大于自然资源可以支撑的人口容量。相应的政策建议是,采取措施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确保北京市经济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扩大就业的高新技术;推行可以适度降低供养负担系数的政策,减轻就业人口的负担;注重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1.2.1 理论基础
1.2.1.1 适度人口理论
1.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1.3 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1.2.2 文献回顾
1.2.2.1 国内对于城市经济人口容量的研究情况
1.2.2.2 北京市人口容量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与数据来源
1.6 本文结构安排
1.7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2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2.1 经济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2.2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诸影响因素的历史变动与现状分析
2.2.1 北京市经济发展情况
2.2.1.1 北京市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2.1.2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
2.2.1.3 北京市行业结构
2.2.2 北京市就业情况
2.2.2.1 北京市就业总量变化情况
2.2.2.2 北京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2.2.2.3 北京市分行业就业结构
2.2.3 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2.2.4 北京市负担系数变化情况
2.2.4.1 负担系数概念
2.2.4.2 北京市负担系数分析
3 北京市未来的经济人口容量计算
3.1 北京市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
3.1.1 北京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预测
3.1.1.1 北京市未来经济增长方案设定
3.1.1.2 高、中、低经济增长方案下北京市未来年份地区生产总值
3.1.2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中行业结构设定
3.1.2.1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设定
3.1.2.2 北京市分行业结构设定
3.1.3 北京市分行业经济发展规模预测
3.2 北京市分行业劳动生产率预测
3.2.1 北京市历年分行业劳动生产率趋势外推
3.2.2 北京市未来分行业劳动生产率预测
3.3 北京市劳动力需求量预测
3.4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及分析
3.4.1 北京市负担系数设定
3.4.2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结果
3.4.3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结果分析
4 政策建议
4.1 采取措施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确保北京市经济稳定发展
4.2 大力发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扩大就业的高新技术
4.3 推行可以适度降低负担系数的政策,减轻就业人口的负担
4.4 注重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4.5 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保障北京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J]. 蔡莉,穆光宗. 人口学刊. 2008(05)
[2]兰州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测算分析[J]. 潘竟虎,董晓峰,魏延强,王芳. 西北人口. 2008(03)
[3]北京市水资源与人口规模关系探析[J]. 赵慧英. 中国城市经济. 2008(04)
[4]昆明市可持续发展适宜人口规模研究[J]. 陈思思,罗上华,周跃.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02)
[5]基于经济和环境资源多目标的适度人口容量预测——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 彭理达,王少平,杨海真. 四川环境. 2008(01)
[6]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昆明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J]. 闫维,杨黎.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7(03)
[7]北京市劳动力供求趋势预测[J]. 周祝平. 北京社会科学. 2007(03)
[8]上海市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最大承载量研究[J]. 徐辉,穆昕,王浣尘. 系统管理学报. 2007(03)
[9]大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强真,齐亚彬,白学民.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02)
[10]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J]. 冯海燕,张昕,李光永,穆乃君,陈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159078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1.2.1 理论基础
1.2.1.1 适度人口理论
1.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1.3 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1.2.2 文献回顾
1.2.2.1 国内对于城市经济人口容量的研究情况
1.2.2.2 北京市人口容量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与数据来源
1.6 本文结构安排
1.7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2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2.1 经济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2.2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诸影响因素的历史变动与现状分析
2.2.1 北京市经济发展情况
2.2.1.1 北京市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2.1.2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
2.2.1.3 北京市行业结构
2.2.2 北京市就业情况
2.2.2.1 北京市就业总量变化情况
2.2.2.2 北京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2.2.2.3 北京市分行业就业结构
2.2.3 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2.2.4 北京市负担系数变化情况
2.2.4.1 负担系数概念
2.2.4.2 北京市负担系数分析
3 北京市未来的经济人口容量计算
3.1 北京市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
3.1.1 北京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预测
3.1.1.1 北京市未来经济增长方案设定
3.1.1.2 高、中、低经济增长方案下北京市未来年份地区生产总值
3.1.2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中行业结构设定
3.1.2.1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设定
3.1.2.2 北京市分行业结构设定
3.1.3 北京市分行业经济发展规模预测
3.2 北京市分行业劳动生产率预测
3.2.1 北京市历年分行业劳动生产率趋势外推
3.2.2 北京市未来分行业劳动生产率预测
3.3 北京市劳动力需求量预测
3.4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及分析
3.4.1 北京市负担系数设定
3.4.2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结果
3.4.3 北京市经济人口容量预测结果分析
4 政策建议
4.1 采取措施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确保北京市经济稳定发展
4.2 大力发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扩大就业的高新技术
4.3 推行可以适度降低负担系数的政策,减轻就业人口的负担
4.4 注重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4.5 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保障北京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J]. 蔡莉,穆光宗. 人口学刊. 2008(05)
[2]兰州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测算分析[J]. 潘竟虎,董晓峰,魏延强,王芳. 西北人口. 2008(03)
[3]北京市水资源与人口规模关系探析[J]. 赵慧英. 中国城市经济. 2008(04)
[4]昆明市可持续发展适宜人口规模研究[J]. 陈思思,罗上华,周跃.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02)
[5]基于经济和环境资源多目标的适度人口容量预测——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 彭理达,王少平,杨海真. 四川环境. 2008(01)
[6]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昆明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J]. 闫维,杨黎.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7(03)
[7]北京市劳动力供求趋势预测[J]. 周祝平. 北京社会科学. 2007(03)
[8]上海市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最大承载量研究[J]. 徐辉,穆昕,王浣尘. 系统管理学报. 2007(03)
[9]大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强真,齐亚彬,白学民.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02)
[10]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J]. 冯海燕,张昕,李光永,穆乃君,陈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159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15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