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地缘与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1-04-25 14:58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区位与地缘等空间地理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从微观视角对当前学界和政府普遍关注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区位和地缘均显著影响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其中区位因素中交通通达度和非农就业密度的正向影响远远超过了地理距离的负向作用,由于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交通通达度远远领先于其他非超大城市,非农就业密度同样高于其他大中小城市,从而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克服地理距离产生的迁移成本流入到超大城市中;而地缘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而非单纯地理上的"临近"。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 2020,(0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三、区位、地缘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与变量测量
3. 结果分析与基本结论
四、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流动:就业与收入的区域差异[J]. 马银坡,陈体标,史清华.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5)
[2]深化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研究[J]. 段成荣,程梦瑶. 人口研究. 2018(01)
[3]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基于2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 梁向东,魏逸玭.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05)
[4]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朱宇,林李月,柯文前. 人口研究. 2016(05)
[5]为什么流向大城市?——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估计[J]. 田相辉,徐小靓. 人口与经济. 2015(03)
[6]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流入地城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 夏怡然,苏锦红,黄伟. 人口与经济. 2015(03)
[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变化——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劳昕,沈体雁.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1)
[8]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广州新移民居住分异研究[J]. 李志刚,吴缚龙,肖扬. 地理研究. 2014(11)
[9]中国人口流动格局的十年变迁与思考——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刘玉. 西北人口. 2014(02)
[10]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场分析[J]. 杨舸.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4)
本文编号:3159588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 2020,(0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三、区位、地缘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与变量测量
3. 结果分析与基本结论
四、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流动:就业与收入的区域差异[J]. 马银坡,陈体标,史清华.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5)
[2]深化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研究[J]. 段成荣,程梦瑶. 人口研究. 2018(01)
[3]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基于2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 梁向东,魏逸玭.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05)
[4]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朱宇,林李月,柯文前. 人口研究. 2016(05)
[5]为什么流向大城市?——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估计[J]. 田相辉,徐小靓. 人口与经济. 2015(03)
[6]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流入地城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 夏怡然,苏锦红,黄伟. 人口与经济. 2015(03)
[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变化——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劳昕,沈体雁.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1)
[8]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广州新移民居住分异研究[J]. 李志刚,吴缚龙,肖扬. 地理研究. 2014(11)
[9]中国人口流动格局的十年变迁与思考——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刘玉. 西北人口. 2014(02)
[10]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场分析[J]. 杨舸.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4)
本文编号:3159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15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