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伐,三个发展过程步调不尽一致。目前,中国人口转变处于第三阶段后期,即出生率逐步降低和低死亡率的阶段。但是城市化过程处于第二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阶段;产业结构演变也处于第二阶段,即第二产业主导的快速工业化阶段。相对于城市过程和产业化过程,中国人口将会提前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会对我国城乡人口未来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城市老龄人口的基础设施问题,乡村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等,都需要结合城市化和产业化的具体特征提前考虑应对策略。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城市化曲线 产业结构 经济三角形 Logistic曲线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1061)
【分类号】:F299.2;F121.3;C924.21
【正文快照】: 1引言人口发展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早年由于医疗、保健技术低下,加之食品限制、营养不足,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开始快速起来。但是,真正意义的人口膨胀是工业化开始以后的事情。产业的工业化导致人口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殿廷,田杰,李雁梅,武聪颖;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2 李文;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3 李诚固,郑文升,李培祥;中国城市化的区域经济支撑模型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4 杨青山,李红英,梅林;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5 陈彦光;罗静;;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饱和值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6 陈彦光;城市化:相变与自组织临界性[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7 李郇;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8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春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成本[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2 许婧婧;刁承泰;何丹;李养兵;孙秀峰;;我国特大城市用地的影响因子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伍山林;WTO环境下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模式论略[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4 李秀敏;赵晓旭;朱艳艳;;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1期
5 陈彦光;;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J];城市规划;2006年08期
6 朱要武;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偏离度[J];城市问题;2003年05期
7 殷晓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信息化[J];科技和产业;2004年09期
8 侯力,陈亚光;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5年06期
9 陈仲常,王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10 李诚固,郑文升,李培祥;中国城市化的区域经济支撑模型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锐;王俭;;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陈德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6 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7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8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红军;交易效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晨飞;土地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汤放华;小城镇总体规划理论、编制内容与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贾善和;城市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杨道兵;中国农业就业份额变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吴业苗;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及其主导价值观的构建[D];河海大学;2003年
6 刘西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青海;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有成;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杜立钊;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驱动机制及其绩效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傅勇;经济转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D];安徽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彭国川;重庆城市化与经济结构转化的灰色关联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4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5 陈彦光;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分形几何学?[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6 蔡军;;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7 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8 钟水映,胡晓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9 张颖,赵民;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对钱纳里研究成果的辨析与延伸[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10 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财经;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近年来中国人口与就业热点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媒体[J];南风窗;2011年17期
3 Г.Л.萨法洛娃;张广翔;钟建平;;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J];人口学刊;2011年05期
4 曾祥旭;;中国西部地区人口发展态势及人口发展政策调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张蕾;王佳丽;;浙江省人口红利状况及收获途径[J];浙江经济;2011年16期
6 朱翠华;;以需求层次为媒介的人口与经济内在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7 张克;;人口迷局:二胎政策呼之欲出?[J];检察风云;2011年15期
8 雷晓康;张楠;;近年我国人口红利问题的研究综述[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9 王金营;顾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和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邓常春;邓莹;;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友华;;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概念、由来与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龚凌;;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3 陈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汤兆云;;我国人口政策绩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吕昭河;余泳;陈瑛;;从传统理性到现代理性: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人口生育行为分析[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7 王树新;;北京市积极健康的老龄化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立[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张德仓;孙莹;;浅析跨省域的农业人口联姻流动——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敏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妇女生育观念的深刻变化[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许加良;;中国人口决策的战略转变[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口转变视角下的家庭变迁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记者 李婷;抓住人口转变机遇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N];中国人口报;2004年
3 记者 马海涛;抓住人口转变战略机遇期 迎接老龄化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邹民生 乐嘉春;四次人口波峰拍打中国经济三大敏感部位[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穆光宗;人口红利及其开发利用[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翟振武 武晓萍;中国人口转变[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7 原正军;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N];中国财经报;2006年
8 湘兰;人口是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第一大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彭希哲;抓住难得机遇 善用“人口红利”[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史颖;人口红利是个宝 政策挖掘不可少[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朴美兰;民族学视野下的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晴;人口老龄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7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艳蓉;21世纪前期济南市人口结构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雷;经济增长视角下中国人口红利利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3 朱峰;台湾生育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4 曹永;我国人口政策的伦理维度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路江;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世界生育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张爱芳;新疆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7 李德友;基于人口红利的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强;四川省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师吉;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福利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祁辉;益阳市农村居民生育综合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2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