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模式和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7-04-24 09:13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模式和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北京外来人口生活居住的主要地区。200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上万人的街道有102个,占到街道总数的30.4%,集中居住了74.4%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会随着北京的发展,形成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聚集区。聚集区可以按照内部结构划分为缘聚型和混居型,依照行业依托情况分为完全依托、半依托和无依托。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实行最低工资限额并能让向上流动成为可能,无依托型外来人口聚集区或许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中转功能之后,转型或消失。完全依托型和半依托型聚集区问题则只能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分布及配套方面入手解决。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外来人口 流动人口 聚集区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问题研究》(06BaSH011)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121人才”青年博士发展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C924.21
【正文快照】: 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在打破以城乡隔绝为特征的二元结构和为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为其提供居住设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对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聚居区已是北京外来人口生活居住的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2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4期

3 刘梦琴;石牌流动人口聚居区研究——兼与北京“浙江村”比较[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长丰,刘德钦,崔先国,徐卓揆;基于人口GIS的北京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04期

2 邱友良,陈良;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3 冯健;1980年代以来杭州市暂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化[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4 张敏,石爱华,孙明洁,易晓峰;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5 千庆兰,陈颖彪;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以北京“浙江村”和广州石牌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6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7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8 刘玉亭,何深静,顾朝林;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9 耿慧志;大城市人户分离特征综述和对策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10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德钦;刘宇;马维军;;贫困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波;城乡融合区空间演进机理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玲慧;论上海边缘社区的和合发展[D];同济大学;2006年

5 张建芳;宁夏吴忠宗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葛晓巍;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凤云;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D];武汉大学;2004年

2 赵波;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龚丽云;上海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嵇高诺;进城农民工社会资本运作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但涛波;中山市外来人口的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长丰;基于GIS人口统计信息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义;流动人口问题及其政府管理新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向彤;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现象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显秀;流动人口对乐清市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成;基于农村居民迁移行为与意愿分析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迎昌,胡序威;北京市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1期

2 胡兆量;北京“浙江村”──温州模式的异地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3期

3 郑真真,连鹏灵;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4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4期

5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6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7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8 许传新,陈国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青年研究;2004年04期

9 吕学静;陈蕊;;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年04期

10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虹;从“外来人口”到“流动人口”——城市化中一个亟待转变的观念[J];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05期

2 张奎;乔忠;王玉华;;关于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6年18期

3 胡苏云,赵敏;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4期

4 任远,戴星翼;外来人口长期居留倾向的Logit模型分析[J];南方人口;2003年04期

5 欧阳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人口迁移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6期

6 冯晓英;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演变及其特征[J];北京党史;1999年01期

7 李玲;;加强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03期

8 李文耀;;实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基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03期

9 朱丽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流动人口问题——以张家港市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童玉芬;;奥运活动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定量分析[J];人口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亚非;尹德挺;;北京市外来人口特征变化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文华;李雪铭;;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蔡蓉;方晓义;;流动人口主观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永浮;周成虎;鲁奇;;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预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德;朱查松;;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消极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杜瑜;王传胜;樊杰;;外部性作用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耀方;方晓义;熊青;李晓铭;;流动人口歧视意识的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显根邋张艳丽 丁伯义;镇城社区成为流动人口的“娘家”[N];商洛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邓杰 李威;蕲春计生局加强流入人口管理[N];黄冈日报;2010年

3 王江;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融洽相处[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闫卫东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以“会”为依托 以“家”为平台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有序管理[N];武威日报;2008年

5 谢德炳 王绪强;组建一流队伍 提高服务水平[N];中国人口报;2009年

6 通讯员 陈达捷 记者 楚燕;心系流动人口情暖新厦门人[N];厦门日报;2009年

7 静宁县人口计生局 王继国 李章龙;静宁县“四招”走活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盘棋”[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红艳;丹阳办事处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N];菏泽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彭峰;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服务质量[N];三明日报;2009年

10 王国军 记者 张兰;大山坪街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有新招[N];泸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陆淑珍;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6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蕾;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邬友;牧区城镇流动人口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全芳;流动人口行为变异及其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6 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薇;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D];南开大学;2008年

8 徐丽娟;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代际生育意愿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文哲;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云娜;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模式和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23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