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区域模型生命表”在古人口学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17 02:01
  作为普通生命表的归纳总结,"模型生命表"反映了人口发展的普遍现象和内在规律。本文将"区域模型生命表"引入古人口学研究,以大甸子墓地为例对婴幼儿组和高龄组死亡人数进行了调整。根据校正后数据所编制的简略生命表,该遗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为24.12岁,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更加合理的"U"型。鉴于古人口学中样本容量和代表性往往较差,引入"区域模型生命表"对偏差数据校正后再进行人口研究将使所得结论更加合理可靠。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2019,38(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区域模型生命表”在古人口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甸子墓地不同年龄段墓主的墓圹长度箱点图

生命表,区域模型,大甸子,人口年龄


浅8叩乃?饺?80岁以上,这一矛盾现象才会逐渐消失。从“区域模型生命表”中可以看出,在死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总有e00<e01,且两者差距较大,随着死亡水平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e00与e01的差距不断缩小直至达到e00>e01。对古人口而言,平均预期寿命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故而出现这一“矛盾”现象是一种必然。这种人口发展规律决定了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平均预期寿命小于65岁,而婴儿死亡率小于17‰的情况[23]。我国历史时期婴儿死亡率一直很高,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保持在200‰以上[1],调整后的生命表中婴儿死亡率为221‰是图2大甸子墓地人口年龄别死亡率与“区域模型生命表”西区模式Level-4的比较Fig.2ComparisonofmortalitybetweenDadianzicemeteryandModelWestLevel-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青地区史前时期未成年人埋葬问题分析[J]. 陈洪海,周浩然.  考古与文物. 2013(02)
[2]东灰山、三星村、平洋等墓地与新石器时代几处墓地人口平均寿命比较[J]. 辛怡华.  华夏考古. 2010(04)
[3]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J]. 毛瑞林,钱耀鹏,赵雪野,谢焱,朱芸芸,周静,朱超,周艳明,郭军涛,郭正军,林洪,杨昔康,权敏,李卓,胡刚,邓普迎,张鑫,白茚俊,景闻.  文物. 2009(10)
[4]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人口寿命研究[J]. 李法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5]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的人口统计与研究[J]. 张君,王根富.  文物. 2004(02)
[6]生命表矛盾现象的理论解释[J]. 乔晓春.  人口研究. 1990(06)
[7]分年龄死亡率和预期寿命[J]. 乔晓春.  人口研究. 1985(05)
[8]对生命表中平均预期寿命矛盾现象的分析[J]. 张为民.  人口研究. 1984(05)

博士论文
[1]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D]. 赵永生.吉林大学 2013
[2]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综合研究[D]. 原海兵.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40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440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