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评估

发布时间:2017-05-13 06:17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震灾害脆弱性不但是国家和地区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也是地震应急时的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定义,指出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影响模式;然后通过分析传统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方法和模型,利用人口总量、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密度和人均GDP 5个指标建立了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全国各县市区的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人口脆弱性明显高于西部;人口总量是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对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修正作用显著。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地震灾害 宏观 人口脆弱性 评估 中国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3-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K50B05)
【分类号】:C924.2;P315.9;X43
【正文快照】: 1引言自然灾害风险己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3]。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灾害研究计划,如DRI计划、HotsPot计划、美洲计划等,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20世纪末,国际减灾十年(IDNDR,The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列出了21世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夫;陈槞;史培军;陈晋;;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Ⅱ):生命易损性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马玉宏,谢礼立;地震人员伤亡估算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3 李智;王晓青;;地震震害微观与宏观方法快速盲估综述[J];地震;2010年02期

4 苏桂武;朱林;马宗晋;吴琼;;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的初步研究——空间变化[J];地震地质;2007年01期

5 商彦蕊;地震灾害脆弱性分析——以河北省张北—尚义地震灾害为例(英文)[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年02期

6 周光全,毛燕,施伟华;云南地区地震受灾人口与经济损失评估[J];地震研究;2004年01期

7 王飞,蒋建群;城市地震灾害综合易损性分析方法探讨[J];地震研究;2005年01期

8 孙林松;蒋能强;;我国地震人员伤亡预测研究及问题讨论[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10期

9 陈棋福,陈凌;地震损失预测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J];中国地震;1999年02期

10 郑通彦;李洋;侯建盛;米宏亮;;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灾害学;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挺;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ULEDRI)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晓平;于飞;汤泌;罗宇翔;;贵州省凝冻灾害风险评估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张军;江传春;王兴瑞;余江;陈文清;;四川震毁企业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实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3 孙阿丽;石纯;石勇;许世远;王军;;沿海省区洪灾脆弱性空间变化的初步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4 刘吉夫;陈槞;史培军;陈晋;;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周洪建;王静爱;陈思;贾慧聪;;气象要素在农业旱灾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以水田农业区(湖南鼎城)旱灾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刘吉夫;陈槞;史培军;陈晋;;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Ⅱ):生命易损性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周洪建;王静爱;贾慧聪;易湘生;;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野外土地利用测量与入户调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8 王国新;孟海燕;;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东北地震研究;2009年02期

9 马玉宏,谢礼立;地震人员伤亡估算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10 孙柏涛;胡少卿;王东明;;云南省乡镇农村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isk Assessment of Aeolian Sand Disaster on Lake in Sandy Area of Inner Mongolia[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C];2007年

2 于飞;谷晓平;罗宇翔;熊华;;贵州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分析及农业生态安全评价[A];贵州省气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姜锐;苏小卒;;震害损失估计方法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方东平;周建亮;;用管理制度和教育培训改善村镇建筑的抗灾能力[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5 孙宁;李廉水;;气象灾害层次评估理论框架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经济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孙宁;岳贤平;;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理论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胡爱军;李宁;祝燕德;郭海峰;李春华;;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模式: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惠瑛;李清霞;;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研究[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程丽丹;张永刚;杨美荣;李鹏;李虹;;河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风险区划[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10 殷杰;尹占娥;许世远;王军;钟海东;;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研究进展[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月峰;大坝灾变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与溃坝阈值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闽峰;震害预测快速服务平台的模型与方法及一些相关理论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张海燕;基于位移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与结构抗震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刘吉夫;宏观震害预测方法在小尺度空间上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胡卓玮;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支持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山;基于GDP的城市抗震减灾资源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胡少卿;建筑物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及基础设施经济损失预测方法探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8 徐波;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明媛;城市承灾能力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荣花;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丹;县级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绩效评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广泉;基于GIS的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罗焕娟;湖南极端降水灾害区划及影响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4 欧阳小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唐康;基于受灾点需求动态变化的多阶段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尧;生命线工程震害损失评估及抗震减灾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张晓东;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李云燕;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和飞;工程地震保险模式及其费率计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10 徐敬海;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爱,商彦蕊,苏筠,王志强,杨春燕;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锡荟,李荷,何进;地震损失估计和经济决策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4期

3 尹之潜,李树桢,杨淑文,赵直;震害与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1期

4 尹之潜;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4期

5 杨玉成,王治山,杨雅玲,李大华,杨柳;城市现有房屋震害预测智能辅助决策系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1期

6 谢礼立,张晓志,周雍年;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7 尹之潜;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8 魏巍,冯启民;几种push-over分析方法对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9 袁一凡;;四川汶川8.0级地震损失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10 徐国栋;方伟华;史培军;袁艺;;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挺;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ULEDRI)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的强震及地震带的分布[J];科学大观园;2003年04期

2 曹生奎,刘峰贵,张海峰,鄂崇毅,樊启顺,陈宗颜;青海高原地震重灾区的灾害特点及成因探析[J];灾害学;2005年01期

3 可及;;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J];党员干部之友;2005年12期

4 理真;;我国历史上的地震[J];民防苑;2006年06期

5 刘俊雍;;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谈山西大同县的防震减灾工作[J];山西地震;2007年02期

6 李旭勤;;“大灾后防大疫”的国际经验[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361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61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