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5:03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应用因素分解法分析并估算中国城镇化历史和未来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近30年来城镇化发展使全国总和生育率降低0.25,占生育率总体下降幅度的21%。在当前的低生育水平条件下,城镇化发展仍然起着稳定全国生育水平的作用。在未来中国生育率的变动中,预计有70%以上将由城镇化发展因素引起,城镇化的持续高速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全国的生育水平。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维多利亚大学社会学系;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城镇化 生育水平 生育政策 因素分解法
【基金】: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985-3)
【分类号】:C924.21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国生育水平下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偏低。目前,根据相关研究的结果,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4~1.6之间,属于低生育水平[1]。固然,国家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是降低我国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比如我国实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2],但中国城镇化的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星,于海波;对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化水平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2 于学军;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3 周一星,孙樱;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2年01期

4 蒋正华;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生育率的影响[J];人口研究;1986年03期

5 路磊;论总和生育率的一个特性[J];人口研究;1992年04期

6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7 郭志刚;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8 李建民;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9 陈卫;“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10 陈卫;吴丽丽;;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周艳丽;;论影响城市知识女性生育意愿的社会因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穆光宗;;构筑人口均衡发展型社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谦;赵华鑫;;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践的基本模式和特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孙琼如;叶文振;;流动妇女婚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侯建明;;流动人口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贺鹏;;“六普”北京外来人口统计对宏观政策制定的指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孟陶然;;论城市化进程中的科学发展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9 任强;郑晓瑛;;China's grav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oming decad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10 孙艳颖;;我国“内生型”低生育水平预测的再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志明;;人口膨胀困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汤兆云;;我国人口政策绩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小冬;柳朴;;关于现状城镇人口统计的规范化问题[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段成荣;邹湘江;;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研究:人口流动受益者的责任重构[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7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变动及特点[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丽艳;我国三省不孕症的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赵洪鑫;中国三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现况及优质服务干预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1年

7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秀梅;影响江苏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唐桂庆;1990年代末人口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少梅;增城市市民生育意愿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勇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三农”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春楠;已婚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邱旭辉;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系数中长期预测模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靳菊春;儒家文化在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凤琴;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刚;北京市家庭户的变化及外来人口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年03期

3 熊理然;成卓;李江苏;;主体功能区格局下中国人口再布局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取向[J];城市;2009年02期

4 段成荣;张斐;卢雪和;;中国女性流动人口状况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4期

5 李树茁;姜全保;刘慧君;;性别歧视的人口后果——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模拟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6 王丰;;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7 顾宝昌;;中国人口:从现在走向未来[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8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9 田心源;吴永智;;生育率的诱催转变——论中国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改变的影响[J];科技导报;1986年01期

10 温勇,周生元,鲁秀福,陶勃,王超颖;宣州市467名具备生育二孩条件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营;徐蕾;杨江澜;李颖;王春蕊;;中国农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转变的考察——基于对河北承德、邯郸两地区实地调查的比较[J];人口研究;2008年05期

2 陈正;人口生育政策的评价方法研究[J];人口学刊;2000年05期

3 郎清义;王明霞;;河南省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吴丽丽;;中国生育问题研究综述:2006—2007[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金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J];人口学刊;2009年03期

6 张风雨;九十年代中国生育和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研究——县级社会经济、民族和生育政策因素的综合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马瀛通,冯立天;稳定低生育水平 理性与实践的思辩[J];人口与经济;2000年06期

8 “人口素质与生育政策相关关系研究”课题组;人口素质与生育政策相关关系研究[J];四川省情;2002年09期

9 马瀛通;若干人口控制问题再分析与若干学术观点刍议[J];人口与经济;1997年01期

10 李涌平;趋于更替水平时内在抚养系数的变化和相应的人口生育方针与政策[J];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hn Cleland;;生育水平的多样性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张肖敏;;加强生育政策和老龄化问题研究[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3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卢萍;;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态平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侯佳伟;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历程及其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原野;;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刘延年;《西部大开发中人口问题》课题组;;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下)[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陈卫;;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陈友华;;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概念、由来与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羚;中国生育政策风向有变 生还是不生,生育意愿说了算[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福志;中国人口正处“十字路口”[N];团结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赵琳 薛明;80后双独家庭:我的生育由我作主[N];哈尔滨日报;2010年

4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徐静 倪秀萍;“人口红利”未结束[N];南京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平;2010年:浦东新区将迎来人口出生高峰[N];东方城乡报;2008年

6 乔晓春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学的发展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邬沧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进一步稳定生育政策[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记者  刘玉霞;执行现行生育政策 维护正常生育秩序[N];徐州日报;2006年

9 记者 任勇;计生委:现行生育政策不变[N];天津日报;2010年

10 新欣;北京:现行生育政策不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丽萍;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7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珊瑚;我国生育政策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2 宋靓s

本文编号:389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89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