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引发中外社会各界的争议与关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经历问题认定、政策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环节,最终归于终结。作为一项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在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政策监控及政策评估,对于探究政策效果及影响,正确决定政策去向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下,采用政策评估的科学逻辑及系统方法对生育政策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估,并从当今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究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政策调整及改进的建议。本文认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已实现,中国的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环境,统筹考虑政策调整、有序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正当适时。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政策周期理论 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 人口均衡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116)的资助
【分类号】:C924.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计划生育政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引发争议和关注最多的一项基本国策,特别是从20世纪60—70年代“晚、稀、少”广义计划生育政策向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的转型,在实施之初就引发了很多学者的批评和争论。近年来,随着中国所面临的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瀛通,冯立天;稳定低生育水平 理性与实践的思辩[J];人口与经济;2000年06期
2 穆光宗;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效果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6年06期
3 陈卫,孟向京;中国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评估[J];人口学刊;1999年03期
4 陈正;人口生育政策的评价方法研究[J];人口学刊;2000年05期
5 李建新;山西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实施效果及思考[J];人口研究;1995年02期
6 刘爽;中国育龄夫妇的生育“性别偏好”[J];人口研究;2005年03期
7 杜本峰;;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影响因素及测度研究——基于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3期
8 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J];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胡鞍钢;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本大国:1980~2000年[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5期
10 胡鞍钢,门洪华;中美日俄印有形战略资源比较——兼论旨在“富民强国”的中国大战略[J];战略与管理;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壮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工具选择[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丁英胜;;“十年规则”下的英国军备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3 李晓燕;;关于政策后续性评价的一些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魏亚萍;;我国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结构解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付景涛;;基于圈地运动的公共经济政策建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闫引堂;;教育政策社会学: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郑真真,吴要武;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8 苏君阳;;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杨文杰;;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群体行为的法律规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邓华;张凤军;杨建平;;“动态均衡”视域下的公共政策有效性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立俊;;二十一世纪生育政策决策选择——应尽快实行“1+1=1+1”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吕志奎;;反思中国区域公共政策研究——缘起、现状与路向[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鞍钢;;科技与发展: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若干看法[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张春美;;提升知识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关键和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邓华;张凤军;;社会管理中的客体流变及政府的预测性应对——以失业群体的流变及应对策略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海峰;;公共政策辩论中公民参与探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姚旭;;论中国城乡间的信息传播[A];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尹春华;尹红生;;BP神经网络对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佳燕;;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社会规划策略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国红;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规避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涛;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与政策控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10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昱;政策对象对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辉;执行成本视阈中的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德鸿;网络民意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寇明章;甘肃省包装技术协会职能转变探析[D];兰州大学;2010年
9 房桦;外交视阈下中国软权力的构建思路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10 王芳;廊坊地税征收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亚非;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杨翠萍;;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农村妇代会组织的异化——基于河南宇县的调查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3期
3 崔丽;苏杨;杨文庄;;惠民政策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发展;2007年11期
4 桂世勋;;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梁中堂;翼城县计划生育试点报告[J];南方人口;1994年02期
6 李建民;中国的人口转变完成了吗?[J];南方人口;2000年02期
7 周长洪,张宗益,陶勃;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宜昌市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陈华,朱中仕;从富阳实例看浙江富裕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转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991年02期
10 李涌平;婴儿性别比及其和社会经济变量的关系:普查的结果和所反映的现实[J];人口与经济;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本峰;戚晶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J];西北人口;2011年03期
2 王涤;;关于调整中国生育政策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认识问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海燕;;关于生育政策调整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6年12期
4 周丽苹;;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1期
5 吴丽丽;陈卫;;2006年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8年02期
6 杨菊华;;起事不空为 因因不妄作——读顾宝昌、王丰先生主编《八百万人的实践》[J];人口与发展;2009年03期
7 赵秋成;;低生育条件下区域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发展效应——以大连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郭志刚;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模拟方法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2期
9 陈友华;;关于出生性别比的几个问题——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1期
10 吴瑞君;;独生子女时代经济发达地区生育政策的完善——以苏州市为例[J];探索与争鸣;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肖敏;;加强生育政策和老龄化问题研究[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2 程样国;李志;;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政策评估的特征、动因、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靳英华;原玉杰;石春建;;论中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4 王景泉;宋智;;美国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展——仍围绕GPS政策为焦点[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李启英;;以《资本论》为指导,剖析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调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董幼鸿;;地方政府公务车货币化改革政策之评估——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模式为分析框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永红;;试论空间政策的重要性——以深圳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崔丽;;塑料袋产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双赢的方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9 周满生;;中国区域教育发展差异与政府宏观教育政策调整[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武根平;;2002年进出口贸易管理措施政策调整与执行[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婷;“十一五”内完成生育政策调整[N];北京商报;2006年
2 季萱;为什么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N];农民日报;2002年
3 记者 任勇;计生委:现行生育政策不变[N];天津日报;2010年
4 邬沧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进一步稳定生育政策[N];中国人口报;2007年
5 记者 刘玉霞;执行现行生育政策 维护正常生育秩序[N];徐州日报;2006年
6 新欣;北京:现行生育政策不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通讯员 年金瑰;哈巴河制定出台新的计生奖励政策[N];阿勒泰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汪 挺;“一对夫妇只生1胎”的章程会松动吗[N];中国商报;2004年
9 刘晓芳;2010年总人口330万以内[N];兰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卓文俊 通讯员 阮彬彬 项志高;马尾孕前夫妇下月起可免费检查[N];福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常凯;公共政策评估程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董幼鸿;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制度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真;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蓝海涛;国际农业贸易制度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6 尹永波;欧盟东扩及其经济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许民;入世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李红;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10 吴玢锋;党的政策运行过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娜;我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宋靓s
本文编号:391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9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