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9:18

  本文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老龄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11YJC790202) 广东省软科学项目“技术劳动力短缺与人力资本激励问题研究:以珠三角为例”(2011B070300091)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劳动力市场:微观机理与宏观绩效”(06ZDXM790008) 广东省高校学科建设创新团队重大项目“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经济治理的机制研究”(0515000201009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B10043)研究资助
【分类号】:C924.2;F126.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最近二十多年,我国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收入法核算的GDP构成中,劳动报酬份额从1985年的52.9%降至2007年的39.7%,降幅超过13个百分点(肖文和周海明,2010)。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既可能制约居民消费能力的有效提升(李稻葵等,2009),也可能导致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3 赵俊康;;我国劳资分配比例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2 李平;钱利;;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3 林勇;张宗益;;经济权利禀赋与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4 官升东;;国家意愿与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基于陕西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5 洪传春;许文兴;;福建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7 刘传哲;王艳丽;;对外开放度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8 李平;刘建;;FDI、国外专利申请与中国各地区的技术进步——国际技术扩散视角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7期

9 王欣;赵进;;江苏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1期

10 陈开军;;贸易开放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王春岭;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侯丽薇;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阳佳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6年

9 杨向阳;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静;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传春;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张璐;中国区域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流动效率实证分析(1979-2004)[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蔡枚杰;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志伟;河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1978-2004[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李书娟;FDI、R&D活动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翟颖;辽宁省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刘林;高等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汪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形成、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9 张军;全国及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研究(1978-2003)[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琼;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及其贡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3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4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5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6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9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10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茂;;略述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标准[J];西北人口;1990年01期

2 安菁春;;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1992年06期

3 武萍;白长剑;;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与选择——基于辽宁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4 姜涛;;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新进展:一个综述[J];西北人口;2008年06期

5 刘士杰;张士斌;;收入、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城乡居民储蓄[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6 张晓青;;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7 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年05期

8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变化的时间序列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9 程燕;汉族、藏族的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牛艳军;韩静;;多因素作用下的分年龄组婚姻挤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进;;1949-1953年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4期)[C];2011年

2 黄匡时;陆杰华;;中国人口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汤兆云;;风险管理中的社会协同问题——基于人口风险管理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黄思宁;;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日本的启示[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李中英;;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省人口红利浅析[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观海;;谈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兼谈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7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龚凌;;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10 庞江倩;;1950~197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德京 陈玮;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尚处“红利期”[N];兰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玢;人口是发展动力[N];科技日报;2011年

3 早报特约评论员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 余佳;当下有必要对人口政策进行讨论[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湘、黎蘅 通讯员  刘占锋;粤正处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期[N];广州日报;2006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邓红辉 谢庆裕 通讯员 邱俊 黄春红;我省目前仍处“人口红利”期[N];南方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姚自琦;我省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N];安徽经济报;2007年

7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 桂世勋;老龄化是否意味“人口红利”枯竭[N];解放日报;2010年

8 胡宏桃 陈炳澍;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7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晓刚 童海华;“人口红利”之辩[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孙刚;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比例逾三成[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2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霞;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文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8 张勰;中国西部人口素质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飞;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铮;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晓君;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陈晰uQ;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人口结构演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梁s,

本文编号:399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99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