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发布时间:2017-06-01 0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众多因素的信息。根据分县控制、分城乡、分区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1km栅格人口模型。对农村人口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进行模拟,根据全国12个农业生态区内人口与各类农业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指标,采用逐步回归计算各指标的回归系数,并结合土地的生产力及其与人口的相关性,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对城市人口,建立基于城镇规模的人口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结果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94.58%,人口密度是该线以西的21倍;东部人口集中于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东北平原及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又表现为“点轴”分布的特点。验证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人口密度 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 距离衰减模型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001DFDF0004)~~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1 引言人口分布信息是制定各项政策、进行商业决策以至个人行为决策等的重要依据。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它是一个平均指标,“掩盖了所计算范围内的内部差异[1]”。正是认识到这种局限性,地理学家最初提出利用点值法来进行人口模拟,使人口分布更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灿明,王晟;论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J];财政研究;2002年09期

2 刘纪远,岳天祥,王英安,邱冬生,刘明亮,邓祥征,杨小唤,黄裕婕;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3 廖顺宝,孙九林;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4 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5 周春山,许学强;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热带地理;1997年01期

6 陈彦光;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分形模型及其异化形式——对Clark模型和Sherratt模型的综合与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7 刘明亮,唐先明,刘纪远,庄大方;基于1 km格网的空间数据尺度效应研究[J];遥感学报;2001年03期

8 叶耀先;21世纪城市与土地利用优化[J];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泓;廖和平;彭征;王璇;;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侯林春;李会琴;彭红霞;温彦平;;湖北省区域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蒋国富;;基于Voronoi图的南阳市乡镇空间分布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王汶;付文静;鲁旭;;基于多重分类平滑法的人口数据格网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林英志;;土地用途转换表征模型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9 徐新良;刘纪远;庄大方;;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10 万荣荣,贾宏俊;安徽省综合地理区划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彬;;基于3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瑞霞;师春香;刘杰;;直方变差图理论在卫星产品质量检验空间配准中的应用[A];“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管弦;;国民党统治时期高校分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邱俊娟;梅琳;;基于GIS和AHP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以安徽省为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6 潘洵;杨光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农村的社会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7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张增祥;;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庄大方;邓祥征;赵涛;战金艳;侯西勇;;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初步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韦素琼;林芳;;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陈述彭;陈秋晓;;网格地图与网格计算[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叶明武;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复合情景模拟与应急避难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忠;哈尔滨早期市政近代化研究(1898-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明月;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骆永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东山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柳鹏;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预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雅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冲;开封市区空间结构分析与调控[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罗小红;我国野生动物园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2 阎小培;许学强;杨轶辉;;广州市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特征、成因及发展[J];城市问题;1993年04期

3 陈勇,艾南山;城市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4期

4 马永立;人口地图编制方法新探[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5 张镱锂,刘林山,摆万奇,郑 度,李双成,阎建忠;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6 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年04期

7 孟向京,贾绍凤;中国省级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1993年03期

8 薛领,杨开忠;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区域空间演化模拟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9 刘继生,陈彦光;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探讨[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10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纪远,岳天祥,王英安,邱冬生,刘明亮,邓祥征,杨小唤,黄裕婕;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2 段成荣,梁宏;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现状及其历史变迁[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03期

3 朱宝树;中国城市化:从控制中发展到发展中控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李通屏;中国人口压力的定量研究[J];人口学刊;2004年01期

5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6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方法[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7 马静;焦文献;;我国社会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08年03期

8 晚笛;;希望,在中国的土地上[J];音乐世界;1992年08期

9 党炳康;试论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10 于道中;中国职工体质调研报告[J];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甄橙;;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邵瑶春;;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姚敏华 沙莉;人口密度东西之比9:1[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通讯员  杨晋 实习生 宗满意;我市常住人口达233万[N];厦门日报;2007年

3 吴佳佳邋本报记者 江慧;民心重千斤[N];九江日报;2008年

4 于晓丽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俄学者对“中国移民威胁”的独到见解[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5 记者 孙丽萍;上海遭遇“人口烦恼”[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吴勇 朱建芳;温州人口密度如何?[N];温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利春;城市每平方公里847人多不多[N];中国人口报;2004年

8 辽宁社会科学院 严伟 江楠;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严格节约用地[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宋凯;寸土寸金 经营我国耕地[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刘涛 继钊;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7.73岁[N];太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博;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存彪;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付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范一;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D];东北大学;2005年

5 吴涛;“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6 刘佳;中国电信业关系营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孙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一;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肇端[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王苗苗;美国新干涉主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11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