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0 01:11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人口密度、人口集疏度和人口稳定度等指标来研究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程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一直保持较为均衡的态势,但基尼系数不断增大,人口分布日趋集中;②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从根本上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人口密度随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出沿"鲁西平原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半岛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且呈现出"高—高"关联和"低—低"关联的分布模式;③山东省人口空间集疏不断发展并将继续强化。前30年各县域人口普遍增加,人口集疏不明显,人口分布相对稳定。近30年各县域人口增减趋于普遍,人口集疏日益加剧,集疏程度不断提高,且人口流入/流出趋于频繁,影响范围越来越广;④改革开放是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和集疏快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区域发展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发展差异成为人口集疏变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省人口的再分布。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人口密度 人口集疏度 地域格局 集疏程度 山东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7E20)
【分类号】:C922
【正文快照】: 人口发展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民经济重大战略规划的基础。人口分布作为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1],是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除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之外,其分布格局也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自1935年胡焕庸先生“瑷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2 刘纪远,岳天祥,王英安,邱冬生,刘明亮,邓祥征,杨小唤,黄裕婕;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孔坚;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2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3 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4 张尚武;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特征[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5 闫庆武,卞正富,赵华;人口密度空间化的一种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6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青藏高原统计数据分析——以人口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7 李素;庄大方;;基于RS和GIS的人口估计方法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8 包玉海,乌兰图雅,香宝,赵晓丽;内蒙古耕地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9 杨世伦,陈吉余;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和演变[J];地理科学;1995年04期

10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洵;杨光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农村的社会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2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姜涛;;近代中国人口研究刍议[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梁艳平;基于GIS的统计信息分析与辅助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李平华;三角洲的顶点城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放;论中国城市化[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安;中国人口密度模拟、误差分析及其软件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程丹明;格网技术支持下的人口再分布模式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燕;清末松花江流域的农业开发与自然灾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沈冠辰;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现状及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春菊;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及信息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丽丽;沿海地区县域人口迁移机制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昭俊;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8 孙晓东;东北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春艳;战国末到西汉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关中农业的大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红梅;科尔沁地区近三百年人口变化及其效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百福,杜晓利;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2 李铭;专题地图统计数据分级的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4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5 李铁立;徐建华;;“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6 王军,傅伯杰,邱扬,陈利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半变异函数[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7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8 鲁奇;王国霞;杨春悦;曾磊;;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9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的功率谱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10 陈彦光,单纬东;区域城市人口分布的分形测度[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长云;我国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玉林,陈官元;包头市人口分布与城镇化(一)——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及其变化[J];阴山学刊;1994年S2期

2 王金营;北京市经济持续增长下的城-近郊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王兴奎;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人口密度模型[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冯玉平;沈茂英;王庆华;;四川省人口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J];西北人口;2006年03期

5 ;数字[J];新知客;2006年09期

6 闫庆武;马晓冬;卞正富;;基于地统计的徐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4期

7 张锦宗;朱瑜馨;李生明;;ArcGIS地统计分析在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人口;2010年03期

8 郑义;世界人口的六个“最”[J];人口学刊;1982年05期

9 胡崇庆;试论新疆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条件[J];西北人口;1985年04期

10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邦固;徐建刚;韩雪培;祁毅;梅安新;;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的上海人口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丹妮;张茜;周之聪;;基于空间句法的南京城市肌理与人口密度相关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冰寄海;程英男;王海涛;;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徐丹;;大连市人口时空变动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冉光艳;;贵州人口安全状况分析与思考[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傅学良;;对中国近代思想家解决我国人口过剩问题方案的述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姚敏华 沙莉;人口密度东西之比9:1[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通讯员  杨晋 实习生 宗满意;我市常住人口达233万[N];厦门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孙丽萍;上海遭遇“人口烦恼”[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吴勇 朱建芳;温州人口密度如何?[N];温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利春;城市每平方公里847人多不多[N];中国人口报;2004年

6 刘涛 继钊;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7.73岁[N];太原日报;2008年

7 阴雪;“十二五”二三线城市将增大人口密度[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记者 杨群;上海人口密度:3631人/平方公里[N];解放日报;2011年

9 早报记者 顾文剑 实习生 孙甬超;上海外环外区域人口密度5年增长31%[N];东方早报;2010年

10 李松;震后反思:人口密度意味着什么[N];上海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安;中国人口密度模拟、误差分析及其软件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彩仙;中国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3 鲍杰;福州人口与聚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正广;空间尺度与人口分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王宇;当代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新形势、新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雅雯;基于GIS的辽宁省人口集聚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宁;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真;基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人口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鲁魁锋;近2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10 何健;1990年代南京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37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