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经验证据及国际比较
本文关键词: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经验证据及国际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1971—2008年碳排放数据,探讨中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8+5)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人均碳排放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碳排放持续降低,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利用秩相关系数检验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发现7个发达国家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南非、中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巴西、印度、墨西哥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秩相关系数表明,7个发达国家中,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加拿大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日本、意大利呈显著上升趋势;5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急剧增加,随着人均GDP增长,人均碳排放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基于此,归纳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动的三种模式。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人口规模 经济增长 人均碳排放 单位GDP碳排放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B1144)
【分类号】:C924.1;F113;X24;F224
【正文快照】: 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复杂、最紧迫挑战之一[1]。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三次评估报告(AR3),估计气候变化有66%的可能与人为因素有关[2];2007年I,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AR4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霞辉;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2 林伯强;魏巍贤;李丕东;;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3 何江;张馨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南方经济;2006年05期
4 张贤;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邹艳芬,陆宇海;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hn Cridland;;“我更关注绿色的经济增长”[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2 冯治宇;李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3 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4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5 贾_g;孔繁成;;陕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6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7 李予娇;;山东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8 陈延斌;陈才;;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9 冯兰刚;张敏;周雪;;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发展与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10 李娟伟;任保平;;协调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冲突的路径研究*——基于环境退化成本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继红;;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农业面源污染——以江苏省为例[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张为杰;;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污染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A];2011年产业组织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1年
3 刘晓玉;;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性特征[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海 张舵;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 城市运转压力空前[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龙步青 刘玉洪 宋世高;赣榆强力打造经济增长“绿色引擎”[N];连云港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昊;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两不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薛利青;低碳产业成河北永年经济增长新动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评论员;以节能减排寻求经济增长华丽转身[N];南方日报;2010年
6 记者 惠程华;既要经济增长又要蓝天碧水[N];甘肃日报;2009年
7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副行长 熊俊;以节能减排促经济增长[N];金融时报;2010年
8 王翰林;经济增长还需绿色引导[N];科技日报;2004年
9 赵伟 德安县委书记;以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N];九江日报;2008年
10 郝建华;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N];黑龙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6 李红莉;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王峰;区域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田辉;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支海宇;排污权交易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青云;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伟琴;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一新;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9 孙可;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锐;沈阳市能耗与经济、环境及人口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经验证据及国际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3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6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