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
本文关键词: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这对维系社会正常运作的各项社会政策带来巨大冲击,并由此将家庭政策的完善与改革提上议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政策在影响人口发展、提供家庭保障和促进性别平等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仍未脱离含蓄型和补缺型模式的囿限。文章认为,中国的家庭政策体系应实现向明确型和发展型转变。首先应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对象、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标进行家庭投资、推进家庭政策的适度普惠性,并尽量避免其他政策安排与家庭政策的相互制约乃至冲突。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家庭政策 社会政策 人口转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发展型家庭政策在中国养老制度安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1CRK008) 复旦大学985工程专项基金“中国人口管理模式创新与政策调整的研究”(07FCZD03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安排”(20100480546)和特别资助项目“养老福利安排的多系统耦合模型及其ABM仿真”(2011042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24.24
【正文快照】: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渗透着情感和传统的基本制度,相当多的理论都认为它不可能迅速发生巨变(Whyte,2005)。但在中国,近30年来深刻的社会经济变迁持续影响着中国人口发展态势,中国政府通过人口政策和家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直接参与了家庭活动,形成中国家庭变迁的巨大推力。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善华;;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兰萍;张再生;;弱势单亲母亲社会支持的公共政策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浩淼;;拉美的新型社会救助与对中国的启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于绍璐;张景秋;;北京城区文化设施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以博物馆、体育馆、展览馆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宋春玲;;“官督民办”: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李长远;杨建飞;;对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肖日葵;;引入“发展”维度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基于资产建设的视角[J];创新;2007年06期
7 杜辉;潘泽江;;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区域协调:剖析与展望[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8 匡萍;;对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9 袁巧玲;;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张烨霞;李树茁;靳小怡;;农村三代家庭中子女外出务工对老年人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东英;穆振龙;;对中国传统孝道的继承与超越[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2 翟振武;陈卫;;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家庭福利——体制转型、家庭变化对家庭福利的影响[A];中国社会服务政策与家庭福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范晓光;;中年人养老准备:一个新概念的探索[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佳讯;才源源;王莹;;中国文化背景下代际影响对代际品牌态度的作用: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依平;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玲;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严谨;河南省某村HIV/AIDS社会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罗延发;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杨华;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8 董磊明;乡村社会巨变中的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钱;基于家庭决策的交通行为和需求预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楼苏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及其逻辑[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于子媛;中国轿车市场结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唐若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高小明;家庭变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李敏;行为模式和功能空间的对话[D];山东大学;2007年
7 钟萍;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城市贫困治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海东;重婚罪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秦晓玲;社会排斥与自我内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王冀;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杨娟;;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兼论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的实现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3 彭希哲;邬民乐;;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与劳动生产率增长[J];人口与经济;2009年02期
4 姚远;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J];人口研究;1998年05期
5 姚远;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文化思考[J];人口研究;1999年05期
6 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2年06期
7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8 党俊武;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9 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10 原新;万能;;缓解老龄化压力,推迟退休有效吗?[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奕斐;;社会政策中的“家庭”概念——以上海市世博大礼包政策为例[J];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2 M.拉罗克,殷世才;法国的家庭体制和家庭政策[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8期
3 林卡;唐琳;;论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4 文新;;社会政策和家庭[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12期
5 童敏;社会政策的基本逻辑——兼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J];社会;2004年02期
6 弋戈;;闻一闻“以资产为本”的味道[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03期
7 荣浩;冯静;;关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林闽钢;;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9 戴香智;;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03期
10 陈云;徐长庚;;社会政策视野下的和谐劳动关系[J];理论视野;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论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农村教育与家庭变迁——以黑龙江省X县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希哲;;试论建立和完善超大规模社会的社会政策体系[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3 岳经纶;;社会政策学视野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身份本位到需求本位[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付正文;;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政策xO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卫红;;刑事政策概念误区种种及矫正[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朝明;;政府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兼论社会政策改革的滞后性[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谭建光;朱莉玲;;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的演变——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的研究[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8 王成林;;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政策相适应[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10 甘露明;;积极调整社会政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奇文;中国的社会政策时代的脚步渐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邓聿文;解决新民生问题须重视社会政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关信平 (作者系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我们正在走进一个“社会政策的时代”[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晗;智利:在稳健中避免自主与自由的悖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唐钧;我们需要社会政策学[N];浙江日报;2006年
6 记者 朱小兵;全市领导干部论坛举行[N];台州日报;2010年
7 杨团;资产社会政策——社会政策范式的一场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唐钧;社会政策学科前沿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刘垠;全国污染源普查将启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丁元竹;全面小康离不开社会政策[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润平;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韩经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静;欧洲一体化中的工作时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雁;一个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园长办园经历的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余南平;欧洲社会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楼苏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及其逻辑[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岚;社会政策的正当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2 熊楚汉;社会转型与家庭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申红果;欧洲联盟社会政策发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文静;家庭变迁的“合”与“分”[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芬;社会政策的实践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德文;论欧洲联盟的社会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姜玉贞;论政府在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完善过程中的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雨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家庭政策[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艳妮;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蔡霞;论我国社会政策中的政府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6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