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采用历史增长核算法,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贡献要素,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考察1991~201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和各贡献要素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其次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负。从未来趋势上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总量变化都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短期看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更大,中长期则人口总量的影响更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和工作时间的减少将使劳动力利用效率进一步下降;而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放缓,这些因素预示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速度必然放缓。最后,文章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提升总体劳动生产率,降低非充分就业率提升实际劳动力利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人口变动 经济增长 定量影响
【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项目
【分类号】:C92-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未来人口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后果。全球最主要的人口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并且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甚至是总人口规模的减少。无论是欧盟还是联合国的预测都显示,2020年以后欧洲人口规模的绝对额将开始下降,并且到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2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3 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9年02期
4 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年05期
5 齐明珠;;我国2010~2050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J];人口研究;2010年05期
6 王丰;安德鲁·梅森;沈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安徽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3 张永升;王先柱;;安徽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6 刘振学;;辽宁省劳动力短缺形势与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7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潘越;杜小敏;;China's Uneven Labor Flow and Its Effect on Regional Disparit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er additive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9 李国璋;谢艳丽;;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J];创新;2010年02期
10 洪传春;张雅静;;安徽省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4 黄纪念;;人口因素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蔡文伯;王学峰;韩瑞娟;;新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协调发展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肖文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促进利益兼容[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基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新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丽娟;新形势下江西劳动力供求预测分析及就业政策的调整[D];南昌大学;2010年
6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静娴;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3 黄敬宝;;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与对策[J];经济经纬;2008年06期
4 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5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6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沈君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红利及其实现[J];南方人口;2005年01期
8 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年04期
9 史宝琴;郭曼东;;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研究[J];人口学刊;2008年04期
10 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想和;张艳;;学龄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的最新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2 ;关于《200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的修改意见[J];内蒙古统计;2001年03期
3 ;焦作市政府召开全市2001年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会议[J];河南省情与统计;2001年11期
4 修春亮,王新越;人口变动的空间分异及其规划学意义——以哈尔滨、伊春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5 曹华;我国人口变动趋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11期
6 赵嘉翔;人口变动抽样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的问题及改进[J];北京统计;2003年01期
7 王桂新;上海与东京人口变动之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李秀霞,郑岩岩;吉林省四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变动关系研究[J];人口学刊;2005年05期
9 胡英;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回顾[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10 金勇进;侯志强;;我国人口变动调查与劳动力调查的样本整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萍;;关于北京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式改革的思考[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2 刘海萍;;近年来西宁市人口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3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变动及特点[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4 邹海燕;;长三角区域规划制定以来人口变动特征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张帆;林隽宇;;产业规划视角下的广州市人口变动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宋曼;;西南地区的民族文物及其保护[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2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浙江日报;2013年
2 记者 鹏玉邋实习生 乔云鹏;我市召开2007年人口变动、劳动力和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培训会议[N];承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贺星明;张为民赴陕调研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2年
4 ;2013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浙江日报;2014年
5 刘新勇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杨天化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石人炳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论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记者 杨弘毅 特约记者 黄忠;重庆公布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记者 孔非;掌握人口变动和劳动力就业情况[N];长春日报;2006年
10 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浙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黎;对我国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丁卓然;辽宁省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陈钟翰;上海区域人口变动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永生;上海老年人口变动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磊;北京市人口变动对各级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黄旭良;苏州市人口变动的数理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肖安淼;1958-1961年安仁县人口变动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田冀;山西省人口变动对各级学校教育规模发展趋势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武少杰;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曼;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人口变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75335.html